当期目录

    2021年 第37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21-01-20
       下一期
    本刊特稿
    政府数字化转型的要素、机制与路径——兼论“技术赋能”与“技术赋权”的双向驱动
    孟天广
    2021, 37(1):  5-14. 
    摘要 ( 1570 )   HTML ( 913)   PDF (611KB) ( 118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伴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走向纵深,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国家治理,以数据驱动和数字治理为核心特征的政府数字化转型成为全球治理转型的核心议题。数字技术的快速迭代与普及推广为政府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强大的科技驱动力,通过技术赋能和技术赋权双重机制推进数字政府建设。政府数字化转型以获取、共享和分析数据为基础,以面向、基于和经由数据的治理为机制,重构着政府、市场和社会关系。作为数字时代国家治理的新形态,数字政府旨在运用前沿数字技术,协同社会主体,通过政府数字化转型重塑治理结构、优化政府职能、革新治理理念,以同时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社会协同能力。总之,政府数字化转型不仅促使数字技术嵌入政府科层制以推进治理结构再造、业务流程重塑和服务方式变革,还构建着新型政府-社会关系、政府-市场关系,以支撑数字社会建构及数字经济发展。

    行业协会专题
    行业协会提升自愿性环境治理绩效的理论框架与国际实践
    张建民, 何宾
    2021, 37(1):  15-27. 
    摘要 ( 1045 )   HTML ( 81)   PDF (6331KB) ( 422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自愿性环境治理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兴起的一种创新型环境治理模式,在环境治理上取得了卓越的成绩。行业协会介于政府与市场之间,具有提供信息及协调行业集体行动方面的比较优势,可有效地在多个维度提升环境治理绩效。但当前国际学术界对自愿性环境治理的研究主要聚焦企业或政府,尚未对行业协会在其中的作用提出系统的理论。鉴于此,首先以行业协会为主线,以协会与企业及与政府的互动合作为焦点,基于对现有文献和国际相关案例的综合分析,推衍出行业协会提升自愿性环境治理绩效的理论框架。认为高绩效的自愿性环境治理需具备五大成功要素:与政府环境计划及政策目标相一致的项目宗旨,具有挑战性的绩效目标,有效吸引企业自愿参与的激励机制,有效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平台及有效的监督与实施机制。具体刻画行业协会有效促成及催化这些成功要素的方式与路径。然后以国际相关实践佐证这一理论框架的有效性。最后结合理论框架提出我国行业协会提升自愿性环境治理绩效的政策建议。

    行业公共品研究:概念、类型和供给机制
    罗文恩, 王利君
    2021, 37(1):  28-36. 
    摘要 ( 1025 )   HTML ( 278)   PDF (6331KB) ( 527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提供行业公共品是推动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式。然而有关行业公共品的一些基础性问题,包括行业公共品与一般意义上公共品的区别,行业公共品的类型划分以及供给机制,学界仍然缺乏系统、深入的分析。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结合对深圳市安防产业的调研考察,尝试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和回应并提出,行业公共品是面向某一特定行业提供的,行业内所有企业均能从中获益的产品或服务,具有不完全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从功能视角来看,可以进一步划分为行业管束型与行业助推型两类公共品。作为行业治理的两大主体,政府部门与行业协会通过三种机制供给行业公共品:政府权威供给、协会自主供给以及政会协同供给。其中,依据政府与行业协会协作过程中主导权的差异,政会协同供给又可以细化为“政府提供、协会协助”“政府购买,协会提供”以及“协会提供、政府资助”三种具体方式。

    社会借道行政:后脱钩时代行业协会自我增能的有效机制
    赵吉, 彭勃
    2021, 37(1):  37-46. 
    摘要 ( 1073 )   HTML ( 73)   PDF (6331KB) ( 345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后脱钩时代行业协会实现有效自我增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随着与政府的分立,行业协会已经被置于政府与企业间管理与服务的行政通道之外,需要与政府、企业存在互补需求与互补资源,才可能达成面向双方的合作。基于M协会的案例研究,发现面对着资源不足与竞争压力,M协会一方面帮助政府服务落地,获取面向企业的自身服务资源;另一方面精准帮助企业,获取供给于政府的信息与渠道资源。通过创设常态化的平台与机制,植入政府与企业间管理与服务的行政通道,形成自我增能的借道机制。借道机制依靠需求侧主导逻辑而实现,在政府、行业协会与企业三者间互惠互利式的愿景合作中,实现了行业协会的自我增能。

    中国行业协会研究热点与展望:基于知识图谱的分析
    张冉, 楼鑫鑫
    2021, 37(1):  47-58. 
    摘要 ( 960 )   HTML ( 5)   PDF (6331KB) ( 665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行业协会在我国社会经济建设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其研究获得了学界的重点关注。基于CiteSpace软件以及近三十年文献计量,从核心作者、发文机构和关键词聚类等方面绘制相关知识图谱。结果表明:随着行业协会改革的深入,研究成果总体上呈增长趋势,高校是研究主体,但机构和作者间合作不足;组织运作与发展、国家-社会关系、经济法学、农业行业协会是其四大研究热点;研究路径分为三个主题各异的阶段,由基础性研究向成熟稳定化和专业化研究转变;基于脱钩背景的协会-党政关系、国家治理体系中作用及基于内部效率逻辑的组织建设等主题将成为我国行业协会未来研究的关注点。

    浙江现象与经验
    场域理论下社区微治理的生成与运行机制研究
    郑晓东, 黄凡, 马好梦
    2021, 37(1):  59-68. 
    摘要 ( 1181 )   HTML ( 157)   PDF (6331KB) ( 517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居民需求差异大、组织化程度低、集体决策不易达成,是以往政府“包办一切”的社区管理模式难以克服的问题。微治理为克服这些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工具。从场域理论出发,以H市X街道为个案分析社区微治理的生成与运行机制,可以发现,微治理通过在社区内构建特定场域空间,推动各类型社区资本的统筹和交换,促成惯习行为的重构,在社区中形成了多元主体间利益的协调机制、赋权增能与约束监督的长效机制、治理目标与治理行为的互构机制,有力推动了社区公共事务的治理,但在实践中也还存在着居民自治组织能力不足、传统治理结构依然形成障碍、资源统筹机制相对欠缺等问题。

    互构与适应:文化治理的乡村逻辑
    姜亦炜
    2021, 37(1):  70-80. 
    摘要 ( 1050 )   HTML ( 281)   PDF (6331KB) ( 508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什么在江浙沿海既有拔地而起的乡贤馆、复兴的地方节庆,又有“联合土地庙”、“共享祠堂”这样的另类文化建构存在?该文试图证明这是文化治理在乡村互构与适应的产物。它的逻辑在于中国语境下的“强国家能力-强民间社会”形态,以及国家文化体系与世俗文化体系的分野,导致了文化治理在乡村表现为基层政权与民间社会的互构,而在这种互构的过程中,双方不断的适应与调试最终引发了耦合与变异,导致了这种既有正统文化形塑,又有另类文化建构的存在。为了更好地展示这种互构,该文通过四个案例描绘了互构策略的四种类型:物态层面的空间再造与平行表征;行为层面的“征用”与“在场”;制度层面的引导规范与形塑传统;观念层面的话语重塑与剧本呈现。最后该文还呈现了这些互构策略的演化过程。

    执政党治理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知识分子政策的演进
    张荣华, 李友仕, 李洪宇
    2021, 37(1):  81-89. 
    摘要 ( 1254 )   HTML ( 154)   PDF (6331KB) ( 49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一贯重视知识分子问题和知识分子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党的知识分子政策主要经历了从团结、吸收、教育到团结、教育、改造,从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到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再到“五才”一体的演进过程。新时代推进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创新发展,必须科学判定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和社会角色,遵循知识分子成长规律和党的知识分子工作规律,保持知识分子政策稳定有序发展,不断完善知识分子政策体系以提升政策效能。

    国家治理
    社交媒体时代中国智库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朱旭峰, 赵静
    2021, 37(1):  90-97. 
    摘要 ( 1137 )   HTML ( 217)   PDF (6331KB) ( 83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社交媒体迅速发展带来国家社会治理关系的转变,也为智库影响力的有效发挥提供了新契机。为适应社交媒体的崛起所改变的政治生态,全球智库正在通过社交媒体平台与受众互动,以多种方式在网络公共空间发挥影响力。中国智库在利用社交媒体后发生了潜在变化,具体包括在智库层面上促进智库发展和社会功能发挥,在行业层面上推动各类智库走向多元化发展,在国家层面上实现政策市场繁荣和决策优化三方面。社交媒体时代智库自身发展、智库政策参与和政府决策系统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中国智库在有效结合社交媒体特征,定位发展战略,提升机构影响力方面有待持续深入探索。

    社会治理
    迈向“治理有机体”:中国基层治理中的情感因素研究
    包涵川
    2021, 37(1):  98-108. 
    摘要 ( 1094 )   HTML ( 146)   PDF (6331KB) ( 514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情感因素是理解中国基层治理格局的关键。基于“过程—事件”方法,通过对多个基层部门的田野调查,可以探索出四种培育民众对政权积极情感的实践机制:基层干部展现良好德行、通过利益互惠传达积极的心理意义、引导民众将特定情感不断结合认知并深化为信念、以老人等群体为中介将积极情感加以传播。情感培育使中国基层治理秩序稳定、动态运行、深入生活“小事”并表现出柔性协调的特征,整体上呈现出“治理有机体”的状态和趋势。“治理有机体”是现代性条件下以党组织为核心枢纽的政治和社会共同体,并且折射出了中国的本土性治理传统。

    经济与治理
    “大储备”:国家战略物资储备体系的重构
    唐珏岚
    2021, 37(1):  109-116. 
    摘要 ( 1692 )   HTML ( 299)   PDF (6331KB) ( 59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构建统一高效的“国家大储备体系”,是保障我国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的迫切需要。“大储备”是一个将所有与战略物资储备有关的管理活动、要素资源、环节过程等进行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的体系,具有主体多元、部门协同、广覆盖、全流程、动态管理的特征。针对当前我国战略物资储备体系存在的突出短板,建议完善储备立法,树立“一盘棋”意识,建立储备资金保障体系,应用大数据增强动态管理水平,以及采用政府储备与企业储备、居民储备、公益组织储备等相结合的方式,重构国家战略物资储备体系,提升储备效能。

    法与治理
    行政诉讼异地管辖制度实施效果的实证研究
    向淼, 范良聪
    2021, 37(1):  117-126. 
    摘要 ( 1051 )   HTML ( 153)   PDF (6331KB) ( 428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行政诉讼管辖制度改革的目标是削弱地方政府对行政审判的干预,提升司法审判的独立性和公正性。我国行政诉讼管辖制度经历了从提级管辖和异地管辖向相对集中管辖和跨行政区划管辖改革的转变,但对异地管辖制度的实施效果欠缺基于较大样本的实证评估。对具有代表性的“拆违”行政诉讼案件的实证分析表明,在给定其他条件不变时,异地管辖以及提高管辖法院相对于被诉行政机关的级别都能够显著提高行政机关的败诉率,同时,法院是否认同政府的公共政策、原告是否聘请律师也会影响判决结果。未来的行政诉讼管辖制度改革,既要通过物理意义上的异地管辖和提高管辖法院级别来压缩政府干预司法的空间,又要辅以其他配套制度改革,重塑法院对政府政策的合法性与合理性认知,并充分保障律师的执业权利。

主办单位:中共浙江省委党校
     (浙江行政学院)
主  编:严国萍
刊  期:双月刊
开  本:大16开
邮发代号:32-90
单  价:10.00
定  价:60.00
联系方式:0571-89081390
国内统一刊号:33-1406/D
国际标准刊号:1007-9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