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05年 第21卷 第3期    刊出日期:
      
    优化政策过程:构建社会和谐的长效机制
    何显明
    2005, 21(3):  5-11. 
    摘要 ( 2394 )   PDF (3338KB) ( 6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健全和完善公共选择的制度安排,使社会利益冲突能够通过制度化的协商、妥协机制获得解决,是和谐社会建设的核心问题。公共政策作为一种利益调节机制,在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发挥特殊的重要作用。在既定的政治框架内,迫切需要通过健全社会各群体的利益表达机制、政策方案的优化机制以及制度化的公众参机制,优化公共政策过程,实现政策收益与成本的均衡化分布,形成维系社会和谐的长效机制。
    和谐社会的政治逻辑
    乔耀章;姚尚建
    2005, 21(3):  12-17. 
    摘要 ( 2937 )   PDF (2585KB) ( 6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和谐社会是一种能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人类社会比较理想的社会状态。在当代中国,和谐社会主要是指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和谐。构建和谐社会应以尊重社会主体的多样性、差异性和矛盾性为前提,激发并整合各种社会力量,以建立政治稳定、公平公正、人际关系和睦、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为旨归。
    我国企业主团体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机制
    吴锦良
    2005, 21(3):  18-22. 
    摘要 ( 2419 )   PDF (2044KB) ( 6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私营企业主阶层的政治参与是近几年来学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以加强国家与社会的合作为出发点,以推动企业主阶层的组织化、制度化政治参与为目标,以企业主团体的建设和功能发挥为突破点,从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名额分配及其产生方式、经济性团体的能力提升、政府与企业主团体的制度化联系渠道、决策机构的议事规则等5个方面探讨了我国企业主团体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机制。
    试论军队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责任与作用
    何校生
    2005, 21(3):  23-24. 
    摘要 ( 2599 )   PDF (886KB) ( 6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执政理念,要求全党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这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个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我军是党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是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担负着重要的职责,发挥着特殊的作....
    怎样才能做到实事求是——《陈云文选》学习笔记
    荣开明
    2005, 21(3):  25-28. 
    摘要 ( 2593 )   PDF (1708KB) ( 6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的理论基础、活的灵魂,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是我们党永葆蓬勃生机的法宝。在各项工作中怎样才能做到实事求是,是一个永恒而又常新的课题。陈云同志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党和国家久经考验的卓越领导人,是我们党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楷模。他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陈云文选》中对这一课题作了好些深入浅出的论述。下面是我为纪念他诞辰?...
    陈云论党员先进性教育
    廖艺萍
    2005, 21(3):  29-31. 
    摘要 ( 2456 )   PDF (1691KB) ( 6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陈云同志在我党首次提出共产党员的标准,阐明了党员先进性的具体内涵;提出“党员的质量重于数量”,并把党员的党性提高到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的高度,论述了党员先进性的重要意义;强调通过党内教育等途径增强党员的党性修养,保持党的先进性。这些真知灼见对当前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仍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金融深化、存款保险与中小银行业的发展
    朱建安
    2005, 21(3):  32-37. 
    摘要 ( 2550 )   PDF (2620KB) ( 5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最有活力的中小企业缺乏足够的融资支持。作为破解融资难题的一种有效途径,中小银行业的发展担负着以外在压力迫使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进行市场化改造的重任。缺乏信用保障是当前中小银行业发展的“短板”,设计良好的存款保险制度不仅能够有效克服因制度缺陷所带来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而且还提供给中小银行一个与隐形国家信用支持下的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竞争的机会。
    专业化地域系统:城乡一体化的理论假说与政策思路
    白小虎
    2005, 21(3):  38-41. 
    摘要 ( 2407 )   PDF (1808KB) ( 6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提出“专业化地域系统”的理论假说,认为专业化分工的演进造成了城乡整体在经济和空间上的城乡结构,城乡一体化是专业化地域系统最终实现完全分工的过程和结果。本文也关注我国专业化地域系统城乡失衡的制度根源以及政策设计中面临的一些现实制约因素。
    浙江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问题刍议
    何红波
    2005, 21(3):  42-44. 
    摘要 ( 2466 )   PDF (1225KB) ( 6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科学发展观提出了经济社会要协调发展的理念和要求,从而也提出了如何在地方实际工作中切实贯彻落实这一理念的问题。本文立足于浙江省情实际,结合专家学者的论述,结合个人社会发展工作实践经验和体会,尝试性地探讨了如何看待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如何衡量和把握协调程度、如何推进社会发展工作等问题。
    低技术创新性区域簇群的路径依赖破解——台州家用电器簇群分析
    洪水
    2005, 21(3):  45-49. 
    摘要 ( 2487 )   PDF (2140KB) ( 7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一、低技术簇群的路径依赖波特(M.Porter)教授是将簇群研究放在“国家竞争”命题之中来定义的。产业簇群是一组在地理上靠近的相互联系的公司和关联的机构,它们同处一个特定的产业领域,由于具有共性和互补性而联系在一起。产业簇群反映了企业及其相关机构在商务联系基础上所存在的地理群居现象,揭示了特定社区内存在着的有利于创新的联系,这种联系是基于各方对法律规范的遵守,或是基于对某种文化习俗和人际关系的传统认同。具有....
    信息技术、组织结构与企业管理的变革
    徐焕根
    2005, 21(3):  50-53. 
    摘要 ( 2424 )   PDF (1541KB) ( 6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一股强大的信息化浪潮正席卷全球,传统的组织结构已越来越不适应信息化的发展。本文通过分析信息技术对组织结构中人力资本心智、企业规模和决策结构等因素的影响,指出信息化条件下组织结构变革的必然性,并指出我国企业应对信息化的管理变革趋势是组织层次扁平化、管理手段网络化和管理方式柔性化。
    全球化与人类价值:挑战
    戴维E·施瑞德尔;张艳芬;黄圣平
    2005, 21(3):  54-56. 
    摘要 ( 2382 )   PDF (1378KB) ( 7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全球化过程造就了一种可以克服价值分野的重大可能性的形势,价值分野往往就是不同民族之间冲突的起因。而人们缺乏与他人友好相处的意愿以及作为全球化过程的一部分的话语霸权的发展则阻碍了克服价值分野的形势。
    作为哲学问题的全球化
    周俊
    2005, 21(3):  57-61. 
    摘要 ( 2427 )   PDF (2101KB) ( 7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哲学的向度考察全球化,它就是一场在“经济—文化—政治”框架内全面展开的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战略,是被资本主义所扭曲的现代性实现其全球战略的实践,我们不能因为对全球社会的美好愿望而忽视对这场全球化的批判。
    罗尔斯伦理思想研究综述
    丁雪枫
    2005, 21(3):  62-64. 
    摘要 ( 2931 )   PDF (1288KB) ( 6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作为一名顶级的世界学术大师,罗尔斯的思想涉及到哲学、政治、经济、法学、社会等方方面面,在伦理思想方面也有许多引人注目的研究成果。诚然,罗尔斯也是一位伦理学大家,《正义论》就是在八十年代被作为外国伦理学名著译成汉语的,2003年《道德哲学史讲义》也被译成了中文。综述一下中外学者对罗尔斯伦理思想的探讨,对深化罗尔斯伦理思想的研究、完善罗尔斯的整个思想体系,均具有重要的意义。一、规范伦理学的定性研究罗尔斯的伦....
    “自我”的哲学—经济学探索
    黄爱华
    2005, 21(3):  65-69. 
    摘要 ( 2447 )   PDF (2035KB) ( 6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自我这个概念具有强烈的经济意义。剥离了“我的”、利益、财产那种纯粹的、赤裸裸的“我”,就如同剥离了属性的实体一样,是不存在的。反之,自我占有适度的财产,对于人的独立自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论领导创新由可能向现实的转化——一种关于领导创新主体客体观的诠释
    郑湘娟
    2005, 21(3):  70-74. 
    摘要 ( 2517 )   PDF (2340KB) ( 7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创新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朝流,领导干部的创新活动无疑是创新大潮中一股重要力量。领导创新何以可能?又何以成为现实?这必须纳入到认识论范畴去思考。因为领导创新归根到底是一个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因而,认识论中的主体、客体是当下研究领导创新实践活动的两个基本的乃至终极的要素。所谓主体,是指各种社会和社会关系的承担者,是一定历史条件下能动地从事物质产品、精神产品和社会关系创造的现实的人;所谓客体则是指与主体?...
    从仁政到宪政:中国政治情怀的必然转向
    徐邦友
    2005, 21(3):  75-81. 
    摘要 ( 2711 )   PDF (3137KB) ( 9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任何民族都有自己政治生活的价值情怀。仁政是传统中国的政治价值情怀,至今还有它的遗响。本文通过分析,揭示了仁政作为一种政治图景的非理想性和实践的不可能性,并指出从仁政到宪政,应是当代中国政治情怀的必然转向。
    知识与道德:现代民主制的基础——重温J·S·密尔《代议制政府》
    何历宇
    2005, 21(3):  82-88. 
    摘要 ( 2520 )   PDF (3610KB) ( 6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现代民主制是否仅仅是一种表达利益的程序和工具?现代民主制是否与民众素质无关?作为现代民主制的奠基人,密尔对此作出了断然否定的回答。重温密尔的《代议制政府》,使我们对现代西方民主制发展过程的复杂性及其病症有更深刻的认识,也使我们在推进民主制的过程中更加审慎。
    在何种意义上理解“中国社会离不开德治”
    杨建祥
    2005, 21(3):  89-93. 
    摘要 ( 2583 )   PDF (2016KB) ( 6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社会离不开德治。德治对于中国文化是渊源流长的。中国社会的文明化过程(从传统走向现代),始终内蕴一种中国人意义中的德治文化的特殊性和普遍性。从现代性眼光审之,德治加法治才是我们的政治文明应建树的现代性结果。
    村级治理与农村政治文明建设
    臧乃康
    2005, 21(3):  94-98. 
    摘要 ( 2559 )   PDF (2264KB) ( 7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村级治理方式演变的轨迹体现着政治文明的发展水平。农村社会的变迁必然要求农村治理方式的创新,村民自治对农村政治文明建设产生了积极的效应。村民自治的资源严重不足和国家与社会关系没有形成相对稳定的构架,是实现有效的村级治理障碍。以村级治理创新,推动农村政治文明建设必须:以政治理念的文明渗透和指导村民自治;以政治制度文明的支撑和固化村民自治;以政治行为文明规范和引领村民自治。
    略论1949—1953年的台湾土地改革
    王侃
    2005, 21(3):  99-103. 
    摘要 ( 3644 )   PDF (2211KB) ( 17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国民党当局就开始制定土地法规,准备土地改革。从1927—1937年,先后出台的土地法令和各省地政府单行章则约有240余种。然而,国民政府始终未认真执行孙中山先生“平均地权”的主张。直至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土地问题已比先前任何时期都更为严重。入台后为稳固政权,蒋介石集团被迫分三个阶段,在台湾重新进行土地改革。这次改革,对台湾的经济、社会诸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也成为当今我们认识台湾问题的一项重要内容。
    试论行政责任的承担
    张志勇
    2005, 21(3):  104-108. 
    摘要 ( 2476 )   PDF (2242KB) ( 7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行政责任由谁承担?行政责任实行单罚还是双罚制?违法抽象行政行为应否承担法律责任?行政责任与刑事责任的关系如何?是行政责任领域长期令人困惑的几个问题。本文试就这几个问题谈点看法。
    责任行政建设的目标和途径
    陈爱金
    2005, 21(3):  109-113. 
    摘要 ( 2418 )   PDF (2118KB) ( 7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现代民主行政的价值取向从政府本位转向社会本位,相应地,它要求建立积极回应公众要求、向公众负责的责任政府。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推进责任行政建设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本文就当前中国政府在建设责任行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完善的途径进行了思考,并试图作出了一些回答。
    论地方政府运作的社会环境及其演变
    阙忠东
    2005, 21(3):  114-118. 
    摘要 ( 2427 )   PDF (2201KB) ( 6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入,特别是中央与地方关系的不断调整,以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日益紧密地融入世界一体化进程,地方政府运作的外部环境和约束条件发生了一系列深刻演变。这种环境和约束条件的演变,对地方政府的职能转换与运作机制的变迁,发生了深刻影响,它直接制约着政府行为模式的演变。外部环境的变迁既给政府运作机制调整提出了一系列重大现实课题,同时也为这种调整创造了必要的前提。能否适应社会环境的变迁,正是考量地方政府体制改革成效的重要尺度。
    公共行政人员评价机制的价值选择
    沈林洁
    2005, 21(3):  119-123. 
    摘要 ( 2520 )   PDF (2119KB) ( 6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的价值选择是人的行为导向,公共行政人员评价机制中的价值选择必然影响行政行为的选择,从而影响政府的行政效能。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求公共行政人员具有正确的行为导向。公共行政人员评价机制的设计理念中应树立人本、民主等价值取向,实现评价实体与程序的双重公正,强调责任、同情、诚信道德价值体系,提升行政人员品质,最终提高行政人员的执政能力,树立行政人员在公众中的威信并取得公众信任,提高政府的公信度。
    邓小平的人生价值论
    朱仁宝
    2005, 21(3):  124-127. 
    摘要 ( 2386 )   PDF (1690KB) ( 7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邓小平的人生价值论,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本文从邓小平关于人生价值的出发点和归宿、主题、核心及其人生价值的评判标准、实现途径等方面,试图把握它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并且展开这一重要思想的现实意义。
主办单位:中共浙江省委党校
     (浙江行政学院)
主  编:严国萍
刊  期:双月刊
开  本:大16开
邮发代号:32-90
单  价:10.00
定  价:60.00
联系方式:0571-89081390
国内统一刊号:33-1406/D
国际标准刊号:1007-9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