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06年 第22卷 第1期    刊出日期:
      
    信息政策研究:隐私保护与信息自由
    查尔斯·蓝伯;徐越倩
    2006, 22(1):  5-13. 
    摘要 ( 2583 )   PDF (4003KB) ( 6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信息政策是一个广阔的研究领域,它在许多国家正变得日益重要。在信息政策领域中有许多具体的主题,包括知识产权、版权、电信、关于互联网的技术说明书,网络交流的规则,如电子邮件和网页。信息政策也包括信息处理和信息系统,运用于政府的行政改革中以及在处理政府与企业、个人的关系中,如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信息政策也包括对个人数据的保护,在中国则被称作“隐私”。信息隐私是隐私的一个部分。但信息政策的论题也包括“信息自由”,即允许人们从政府和其他组织中获取有关政策、决定、计划、报告的信息,这些信息经常是对公众保密的。本文将着重探讨对隐私的保护,但也包括对信息自由的简短讨论。
    市场经济的多样性:全球化与中国劳动福利制度转型
    顾昕
    2006, 22(1):  14-22. 
    摘要 ( 2988 )   PDF (3838KB) ( 6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劳动与福利制度的差别来看,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呈现出美国的自由主义模式、德国的法团主义模式、瑞典的社会民主主义模式与日本的福利社会模式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这四种不同的制度模式在不同的方面呈现出各自的优越性。由于独特的制度遗产,中国在劳动与福利制度转型中,不同的类别走向了不同的道路。建立一套统一整合的制度,从而增强经济治理的透明性、有效性与可预见性,是我们当前的目标与任务。
    法国地方治理体系中的市镇联合体
    郁建兴;金蕾
    2006, 22(1):  23-29. 
    摘要 ( 2692 )   PDF (3082KB) ( 5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全球化与欧洲一体化浪潮的推动下,法国1982年开始的地方分权把改革的触角深入到市镇联合体中,制订或修改多项鼓励市镇间联合的法律,并赋予联合体一定的事权和财权,深刻改变了市镇关系。联合体在内、外部两个维度,通过融合各种利益关系,形成与其它地方政府、中央、私人部门、第三部门、欧盟等互动合作的治理结构,从而鲜明地体现了法国地方治理的特色。但法国市镇联合体治理中也存在着成员市镇间地位不平等,大区、省与大市镇矛盾突出,公民参与有限等诸多问题,需要不断地通过改革创新来解决。
    邓小平的制度正义思想及启示
    何先光;方同义
    2006, 22(1):  30-34. 
    摘要 ( 2420 )   PDF (2174KB) ( 5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邓小平理论中蕴涵着丰富的制度正义思想。这些思想体现在:制度正义的核心是实现和维护最大多数人民群众的利益;确立社会主义制度作为中国社会发展的逻辑起点;将制度创新作为确保制度正义的动力源泉;把推进共同富裕作为在中国落实制度正义的最重要举措。研究这一思想,可为当代中国的制度建设提供十分重要的启示。
    论构建和谐社会的社会调节机制
    万斌;钟其
    2006, 22(1):  35-39. 
    摘要 ( 2454 )   PDF (2345KB) ( 6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协调社会矛盾和冲突,因此需要一定的社会调节机制。从哲学层面作思考,作为人类社会得以维系、延续和发展的永恒纽带和理性基础的道德品质、法律制度、宗教信仰、社会契约、公平理念和宽容精神等社会调节机制,也就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的社会调节机制。
    合作、妥协与平衡:和谐社会的宪政品格
    姜裕富
    2006, 22(1):  40-44. 
    摘要 ( 2504 )   PDF (2168KB) ( 5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影响和谐社会建构的主要因素是公权与私权之间的失衡,调控公权与私权关系必须在宪政精神的指导下进行,作为宪政品格的合作、妥协与平衡,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关系的基本原则。合作是构建和谐社会前提,妥协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途径,平衡是和谐社会要实现的目标,它们一起构成了和谐社会的宪政品格。
    政党的概念、特征和边界
    孔凡义;郭坚刚
    2006, 22(1):  45-50. 
    摘要 ( 2930 )   PDF (2412KB) ( 5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政治学中对政党本质的认识存在四种看法,阶级组织说、权力目的说、党派团体说、中间媒介说。这四种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指出了政党的本质,但都存在一定不足之处。准确地讲,政党是由社会中一部分人组成的,以夺取或控制政权为目的的,联结政府与个人的有组织的集团。政党具有部分性、目的性、组织性和中介性四个特征。政党是不同于国家、利益集团和党派的。
    权力制约理论的主要范式评析
    喻中
    2006, 22(1):  51-55. 
    摘要 ( 3011 )   PDF (2040KB) ( 7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权力制约理论涉及到不同的学科,由此萌生了多种不同的理论范式。最主要的理论范式有:政治学范式、法律学范式、伦理学范式与社会学范式。在权力制约理论中,不同的理论范式存在着不同的逻辑起点与分析框架。这些不同理论范式的利弊得失,有待于从学理上加以辨析。
    政党执政能力与合法性相关研究——从政治学视角
    谢方意
    2006, 22(1):  56-60. 
    摘要 ( 2508 )   PDF (2400KB) ( 6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现代化变迁和政党转型将不可避免地给执政党的政治合法性基础带来深刻影响。政治合法性是现代政党执政的先决条件,是执政能力建设的核心要素。中国共产党需要深化对执政合法性的时代认知,不断加强执政能力建设,适时拓展和汲取新的政治合法性资源,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社会转型期政治参与的发展与人大选举制度改革
    徐振光
    2006, 22(1):  61-64. 
    摘要 ( 2327 )   PDF (1574KB) ( 5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社会转型期公民政治参与日渐发展;人大选举制度的不完善,制约了公民政治参与;选举制度必须引入竞选机制,实行选举权的平等,给予农民更多的政治参与机会,扩大直接选举范围。
    当前中国政治走向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徐智忠
    2006, 22(1):  65-71. 
    摘要 ( 2909 )   PDF (3395KB) ( 4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政治与任何事物一样,都不是孤立地存在着,而总是处于一定的生态环境之中。当今中国正处于体制转轨、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经济的全球化,文化的冲突与融合,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的调整,对中国政治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全面分析当前中国政治态势,研究和把握现代政治发展的规律,妥善处理各方面关系,努力实现良性互动、和谐发展,对加快推进中国政治现代化,进一步强化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区域经济发展的“浙江模式”:一个总结
    罗卫东;许彬
    2006, 22(1):  72-79. 
    摘要 ( 3045 )   PDF (3437KB) ( 6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浙江经济发展模式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民间诱致型制度创新为动力,以农村工业化和小城镇发展为主线的内发型区域经济发展模式。这种模式具有四个基本特征:自下而上的经济发动方式;民间诱致型制度创新引发的活力和效率为主要动力源;以轻、低、小集散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及块状经济迅猛发展的区域推进模式;理性化、世俗化、平等化的精神气质。这些特点决定了浙江模式具有极强的自组织性和自适应性,因而具有很强的生命力。把浙江模式放到全球经济社会史的大背景下来研究,也许是很有价值的,因为它为发展经济学、经济史和社会史的研究者提供了一个区域现代化的有意思的案例。
    民营化:政府信息统计体制改革的路径选择
    周松强
    2006, 22(1):  80-83. 
    摘要 ( 2433 )   PDF (1554KB) ( 5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当前高度垄断的政府信息统计体制下,政府信息产品无法满足公众的要求。本文论述了政府信息统计体制改革的必要性,提出了政府信息统计体制改革取向的民营化模式,并着重探讨了其必要性和可行性。
    政府主导型招商引资模式的兴起、弊端及改革
    仲鹭勍
    2006, 22(1):  84-88. 
    摘要 ( 2531 )   PDF (2135KB) ( 8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招商引资政策是后发地区推行经济赶超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积极的作用。然而,以政府为主导的招商引资模式在实践中也暴露出很多问题。传统的发展观和政绩观导致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中大量的急功近利行为。在转变政府职能的大背景下,政府应改革招商引资模式,通过提供高效的公共服务和维护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来吸引投资,同时要充分利用招商引资带来的资金、技术来构建本地区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中国农地制度变迁:一个分析框架——对1949年以来我国农地制度变迁过程的理论分析
    方浩
    2006, 22(1):  89-93. 
    摘要 ( 2944 )   PDF (2139KB) ( 9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农地的归属问题一直是我国农地制度变迁的核心问题,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内变动频繁。针对当前我国农地制度的创新困境,本文试图从国家(或政府)与农户两个利益主体对各自利益追求的角度,构建一个分析框架,描述建国以来中国农地制度变迁的轨迹。通过从历史角度的分析,得出当前农地制度是国家与农民之间利益分配的结果及权利的分配造成利益的分配的结论。
    意识经验的感受性和涌现
    李恒威
    2006, 22(1):  94-100. 
    摘要 ( 2480 )   PDF (2954KB) ( 7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查默斯区分了意识研究中的“难问题”和“易问题”。我们认为查默斯关于还原论不足以解决意识难问题的论证是合理的,但我们认为他提出的新的二元论是没有必要的。为了处理这个难问题,我们考虑了一个重要的区分(D):对存在的描述不能取代存在本身;在这个区分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处理难问题的“意识涌现的现象论”。
    荀子的礼法思想及其当代意义初探
    隋思喜
    2006, 22(1):  101-106. 
    摘要 ( 2676 )   PDF (2823KB) ( 5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荀子总各家精神而成的以“礼法并重”为核心的政治思想,其哲学的本体依据乃是“天人相分”,言“性恶”却并不偏于“性恶”,在此基础上还讲道德的超越,从个人来讲就是成圣,关乎社会就是大同世界,目标便是“隆礼尊法”。此一思想之于当代亦有莫大借鉴。
    浅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非正式制度的构建
    陈英
    2006, 22(1):  107-111. 
    摘要 ( 2637 )   PDF (2379KB) ( 8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正式制度安排的确立对构建市场经济体制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是仅有正式制度安排还不足以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建立主要基于契约化和法制化基础上的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建立健全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非正式制度(价值信念、伦理规范、道德观念、风俗习惯、意识形态等),也应该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制度建设目标的应有之义。
    卢卡奇的物化与马克思的异化思想辨析
    杨伍栓
    2006, 22(1):  112-115. 
    摘要 ( 2549 )   PDF (1934KB) ( 5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卢卡奇认为物化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普遍现象:商品生产中人和人的关系表现为物和物的关系;社会失去整体性;劳动成果的物反过来对劳动者进行控制。马克思的异化观点认为: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劳动者和自己的产品相异化;劳动者和劳动活动相异化;人的本质异化;人和人相异化。卢卡奇的物化和马克思的异化在形成、内涵、社会作用诸方面均有着一致和不同。
    论商品链研究与世界体系理论
    郑燕伟
    2006, 22(1):  116-120. 
    摘要 ( 2869 )   PDF (1920KB) ( 7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商品链是沃勒斯坦世界体系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反映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内在联系。本文通过对商品链研究的历史回顾,总结了世界体系理论商品链研究的主要观点及其特点,并进一步阐述了商品链研究对于正确把握世界体系理论及深入分析世界经济的重要意义。
    文化泛化中崛起的大众文化:从神性体悟到世俗消费
    傅守祥
    2006, 22(1):  121-125. 
    摘要 ( 2510 )   PDF (2141KB) ( 5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众文化的审美研究是学术界最近的一个热点话题,文章从分层解剖角度对文化、从系统论的具体层面上对大众文化分别进行了梳理与框定。认为大众文化审美化是立足于日常生活世界而对发生于每个人周围的各种泛审美活动加以观照,突现了具体审美活动的文化维度及其意义,因此,日常生活或文化娱乐与审美之间相互渗透的状况是促成这种局面的根源。成熟的大众文化文本,应该是既注重日常生活的感性体验又不放弃价值理性维度的意义追求,既着意于审美愉悦的“欢乐”性解放又不舍弃神性维度的精神提升,并以此制衡生活的表面化、形象化、感观化所带来的无深度的不可承受之轻,在世俗化的文化氛围和生活化的审美环境中,跳出日趋严峻的“欲望陷阱”、“反省缺失”和“欢乐空洞”状况,实现人类真正的审美解放。
    怀旧背后的理想折射——江南水乡的美学底蕴
    胡天勤;叶永元
    2006, 22(1):  126-128. 
    摘要 ( 2461 )   PDF (1179KB) ( 6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分析了江南水乡之所以成为现代城市人们热衷追求的伊甸园的原因,揭示了怀旧背后“诗意般栖居”的人类生存方式的美学因素,充分肯定了江南水乡的既指向未来又根植于历史之中的审美价值,同时指出这种超越时空的审美价值便是当今时代人们生存与发展的审美特色。
主办单位:中共浙江省委党校
     (浙江行政学院)
主  编:严国萍
刊  期:双月刊
开  本:大16开
邮发代号:32-90
单  价:10.00
定  价:60.00
联系方式:0571-89081390
国内统一刊号:33-1406/D
国际标准刊号:1007-9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