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06年 第22卷 第5期    刊出日期:
      
    从公共管理视角看美国的发展经验和中国面临的挑战
    蓝志勇
    2006, 22(5):  5-16. 
    摘要 ( 2834 )   PDF (7082KB) ( 6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美国的繁荣,与它的国家管理制度息息相关。它的公共管理平台,是制度设计与国情特点相结合的产物。它使多元和多层次的社会得以共存,发挥各自优势,又不乏精英领导。它不断创新,解决发展中出现的问题。美国国家管理制度上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九大地理文化渊源,三大政治文化,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联邦主义的中央地方关系,有组织的利益集团,强大实在的离心力和向心力,事实上的精英管理等。而且,在建国以来的两百多年间,美国政府经历了多次大规模的以思想运动为先导的公共管理改革。这些发展经验对于正致力于改革开放事业、谋求新世纪辉煌的中国具有重要的偕鏊意义。
    论民主的不确定性
    万斌;唐美云
    2006, 22(5):  17-22. 
    摘要 ( 2623 )   PDF (2647KB) ( 5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类活动不可规避不确定性,不确定性普遍存在于人类发展全过程,民主作为人类活动的一种表现形式,也必然受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在理论形态和实践类型上表现出迥异的特性。然而在不确定的多样性面前,我们要把握住不确定性的变化规律,有针对性地适应其变化或者最大程度地避免因不确定性带来的政策更改,尽可能地进行最大化合理制度安排,以达到有秩序的民主状态。
    论政治秩序的运行与维持的社会基础——以社会资本为分析视角
    雷振文
    2006, 22(5):  23-27. 
    摘要 ( 2426 )   PDF (2283KB) ( 4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政治秩序的运行与维持必须要有相应的社会基础。社会资本中的信任、规范与组织网络三要素构成了理解政治秩序运行与维持的社会基础重要视角,是政治秩序运行与维持的一种有效政治资源,而政治秩序的内在要求也决定了社会资本培育的向度。
    作为理论的新制度主义政治学——产生背景、主要内容和理论来源
    颜江伟
    2006, 22(5):  28-34. 
    摘要 ( 2547 )   PDF (3137KB) ( 6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试图对新制度主义政治学从历史脉络、现实逻辑以及理论来源等几个方面进行一番梳理。作者认为,新制度主义政治学是在批判和继承行为主义政治学的基础上形成的,同时还大量借鉴了其他学科理论的研究成果,是学科综合、学科交叉的产物。虽然在其内部还包含着不同的声音,但它已经是一个相当成熟的科学理论范式。
    我国政府信用重塑的制度障碍分析
    岳世平
    2006, 22(5):  35-38. 
    摘要 ( 2487 )   PDF (1684KB) ( 5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从等级制与集中制的过度膨胀、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缺失、公共政策制定与实施缺乏制度规范、行政过程与权力运作缺乏严格的制度约束、政府官员选拔制度存在弊端、信用责任约束追究赔偿制度缺位和信用监督制约制度乏力七个方面,对影响我国政府信用重塑的制度障碍进行分析,以期对我国政府信用的提高和重塑,具有启迪意义。
    庄子“游世”思想研究
    姚毅敏
    2006, 22(5):  39-45. 
    摘要 ( 2383 )   PDF (3076KB) ( 8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庄子是道家第三阶段的代表人物,他开创了特有的游世思想,极具个人特色和时代特征,在千百年的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思想体系中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本文从庄子的思想背景入手,分析了庄子游世思想的理论基础和实际操作的方法。庄子深受道家生命优先的影响,暗和西方的个人主义的行为方式,并将道及一贯的全生避害的传统发挥到了极致。在对待外物的观点上形成了齐生死,一物我的认识方式,取消了长期困扰道家的问题。在为人处事方面庄子不同于西方的思想家纯粹的冥想,他是身体力行着自己的思想,充分发扬了他的游世的艺术。
    庄子“游世”思想研究
    姚毅敏
    2006, 22(5):  46-50. 
    摘要 ( 2432 )   PDF (1910KB) ( 6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庄子是道家第三阶段的代表人物,他开创了特有的游世思想,极具个人特色和时代特征,在千百年的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思想体系中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本文从庄子的思想背景入手,分析了庄子游世思想的理论基础和实际操作的方法。庄子深受道家生命优先的影响,暗和西方的个人主义的行为方式,并将道及一贯的全生避害的传统发挥到了极致。在对待外物的观点上形成了齐生死,一物我的认识方式,取消了长期困扰道家的问题。在为人处事方面庄子不同于西方的思想家纯粹的冥想,他是身体力行着自己的思想,充分发扬了他的游世的艺术。
    人、内驱力、抵制与知识的等级——舍勒知识社会学的理论建构及其他
    曹文彪
    2006, 22(5):  51-58. 
    摘要 ( 2545 )   PDF (3634KB) ( 5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认为,马克斯·舍勒的知识社会学理论是围绕人、内驱力与抵制这三个核心概念建构起来的。正是这一具有很浓的生命哲学色彩的构建机制使得他把宗教知识视为最高等级的知识,而把形而上学知识和实证科学知识依次置于宗教知识之下;同时,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他的知识社会学理论很难得到我国学术界的高度关注。尽管如此,他的知识社会学的理论确实具有许多独特之处,值得研究与借鉴。
    洛克财产权的起源、意义及评判
    汤伟
    2006, 22(5):  59-61. 
    摘要 ( 2735 )   PDF (1400KB) ( 6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洛克学说中,财产权是人的天赋权利,私有财权确立的根据主要源于不可剥夺的人身权及其劳动。洛克财产学说既是他整个政治思想的逻辑起点,也对整个西方社会具有深层次道德伦理意义。洛克财产权的逻辑证明虽然不是很完美,但仍然在现实和理论两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为后人留下了无穷的思考空间。
    资源禀赋与中国经济增长的要素投入配比选择
    陈自芳
    2006, 22(5):  62-68. 
    摘要 ( 2460 )   PDF (2934KB) ( 5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资源禀赋的特点是人均资源缺乏而劳动力资源极为丰富。以缓解劳动者就业压力而形成的以消耗资源为基础的低层次、低盈利的产业竞争,形成了粗放式高消耗的经济增长方式,进而形成了越来越严重的物质资源要素制约,因此必须根据我国的要素禀赋特点促进要素投入组合的优化。更多地利用丰富的劳动力替代物资资源的投入,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快速发展。在政策取向上,努力形成就业压力下的资源节约效应,大力发展多用劳动力、少用资源的产业;大力推动能够形成新的产业、新的增长点、新的就业机会的“开拓型创新”;应用与开发更多能够用劳动力替代资源的生产方式和技术,促进更多的人力资源投入新资源的研究与开发、资源再生、资源节约的科技和产业发展中。
    新农村建设与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机制创新
    石洪斌
    2006, 22(5):  69-73. 
    摘要 ( 2523 )   PDF (2325KB) ( 6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增加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对建设新农村及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现阶段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机制缺失,存在严重供给障碍。为了解决农村公共物品资源严重匮乏、供给明显滞后于需求的问题,需要进行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机制的创新。在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机制创新过程中,要注意处理好各项政策措施、建立农村产业基础、土地利用及规划间的综合关系。
    对发展外汇衍生市场与推进汇率机制改革关系的重新审视
    张丽哲
    2006, 22(5):  74-77. 
    摘要 ( 2426 )   PDF (1722KB) ( 5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培育、发展外汇衍生产品市场是人民币汇率浮动后管理汇率风险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汇率形成市场化的重要手段和汇率形成机制市场化改革的重要内容。积极培育外汇衍生产品市场的发展,可以促进市场机制在汇率形成中发挥作用。今后应积极开展对外汇衍生产品市场发展规律的研究,通过放松对即期外汇交易的限制,尝试开展外汇间衍生产品交易,逐步发展中国的外汇衍生产品市场,推动汇率形成市场化改革的稳步深入。
    论延安时期的社会生态构成
    刘忠
    2006, 22(5):  78-84. 
    摘要 ( 2377 )   PDF (3105KB) ( 8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延安的社会生态中,由于农民是军队的主要来源,军民一家,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的稳定后方和坚实依靠。知识分子则因为对延安的自由、民主认识产生偏差,与部队将士、工农大众产生隔膜,沦为解放区的“他者”,走上了一条与工农兵相结合的自我新生之路。
    动员农民与建立政权——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的历史考察
    叶国文
    2006, 22(5):  85-90. 
    摘要 ( 2799 )   PDF (2599KB) ( 5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共产党是在中心城市建立的政党,但其夺取国家政权并进行现代国家建设却依赖于动员和组织农民。通过新民主义时期中国共产党动员农民并建立新生国家政权的考察,展现了土地政策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独特意义。
    党的先进性建设与新闻舆论监督
    干永福
    2006, 22(5):  91-94. 
    摘要 ( 2319 )   PDF (1797KB) ( 7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正确发挥新闻舆论监督在党的先进性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是永葆党的先进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保证。科学认识新闻舆论监督作用是永葆党的先进性的重要前提,正确发挥新闻舆论监督作用是永葆党的先进性的重要途径,健全完善新闻舆论监督机制是永葆党的先进性的重要保障。
    不确定性的困扰与权威的丧失——风险社会中的专家困境
    鲍磊
    2006, 22(5):  95-97. 
    摘要 ( 2387 )   PDF (1266KB) ( 6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风险社会中,专家同样面临不确定性的困扰,这种困扰既来自于外部风险的冲击,也与专家自身的局限有关。这导致专家在风险议题上失去权威,即便是其理性同样遭受置疑,普通的公众甚至被认为比专家更具一种竞争理性。因此,专家需要重新对自己的角色进行定位。
    明清浙江藏书楼藏书文化体系新探
    万蔚萍
    2006, 22(5):  98-101. 
    摘要 ( 2660 )   PDF (1736KB) ( 6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绵延弥久的私家藏书楼及其藏书文化历来为研究者所重视和乐道,然而私家藏书楼、藏书文化体系的崛起和恣肆,却至今未见明确立题,深入探究。实际上,明清两代浙江私家藏书楼不仅以其藏量丰富和藏品珍贵著称于海内外,而且显现出私家藏书文化的重大演进乃至根本选择。这就是藏书文化体系的水到渠成、脱颖而出;它以文献收藏文化为基石,学术传衍文化为主导,书楼营造文化为支柱,特别是经世致用文化为灵魂。
    论去行政化改造与我国刑事司法和谐框架的构建
    蔡伟文;徐红岗
    2006, 22(5):  102-106. 
    摘要 ( 2516 )   PDF (2327KB) ( 6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刑事司法的和谐构建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刑事司法存在的诸多不和谐原由,最终都可归结为刑事司法的权力化运作,并突出表现为司法的行政化运作。因此,刑事司法和谐框架构建的核心问题不能不是刑事司法的去行政化改造。当然,基于复杂的社会情势以及权力化运作形成的深远影响,刑事司法和诣框架的构建不可能一蹴而就,应在正确认知与适应现实条件的前提下,选择循序渐进的方略,逐步推动刑事司法的民主法制建设。
    普遍性、强制性和自律性——康德伦理学的形式主义及现代意义
    汤剑波
    2006, 22(5):  107-113. 
    摘要 ( 2656 )   PDF (2969KB) ( 4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形式主义是康德伦理学的主要特点,道德的普遍性、强制性与自律性都与道德法则的形式性密切相关,也正是在此种意义上,康德道德哲学仍然表现出了现代意义。
    论实现行政伦理规范的道德评价机制
    李鹏飞
    2006, 22(5):  114-118. 
    摘要 ( 2426 )   PDF (2273KB) ( 7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实现行政伦理规范必须研究在公务员心理层面发生的善恶评价机制,行政道德评价就是这样一种重要机制。行政良心是行政道德评价的自律性心理机制,行政名誉则是其他律性心理机制,都具有实现行政伦理规范的重要功能,但行政名誉因其内在缺陷具有一定的负作用。
    农民工维权的“义乌模式”
    杜世卫;方佩芬
    2006, 22(5):  119-122. 
    摘要 ( 2865 )   PDF (1727KB) ( 6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农民工是一个快速增长的流动人口群体,进城就业的农民工已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工重要作用的进一步发挥面临着体制、技术、环境、主体素质等综合性问题挑的战。农民工合法权益屡遭侵害,期盼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后有一个为职工说话、办事的有效组织。义乌市以工会牵头组建义乌市工会职工法律维权中心为基本载体,把农民工的维权纳入司法援助体系。经过积极探索与实践,义乌市总工会初步形成了在市委领导下的,以打造“平安义乌”、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以表达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为重点,以法律法规为基准,以社会化维权为基本途径,以职工法律维权中心为基本载体,以包括外来职工在内的职工群体为基本对象,以处理劳动关系矛盾为基本特征,以协商调解、参与仲裁、诉讼代理、法律援助为基本手段的维权新机制。
    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组织资源的创新配置
    张永忠
    2006, 22(5):  123-128. 
    摘要 ( 2370 )   PDF (2553KB) ( 5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前,我国农村组织资源呈现出匮乏与低效配置的整体状况,这一状况产生了三级放大效应:第一级为农民阶层权利的缺损;第二级为农民阶层因权利缺损而产生的实际利益损害结果;第三级为农民利益损害的外溢性放大效应。解决上述问题必须进行农村组织资源的创新配置:改变由国家控制、主导组织资源配置权的现状,尽快赋予农民一定程度的组织资源配置的自主权;支持、引导、帮助农民建立、健全各类自治组织;优化配置乡镇政权组织资源,提高其组织效率。
主办单位:中共浙江省委党校
     (浙江行政学院)
主  编:严国萍
刊  期:双月刊
开  本:大16开
邮发代号:32-90
单  价:10.00
定  价:60.00
联系方式:0571-89081390
国内统一刊号:33-1406/D
国际标准刊号:1007-9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