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10年 第26卷 第1期    刊出日期:
      
    构建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良性互动的新格局——舟山市基层党建工作的实践创新
    吴锦良
    2010, 26(1):  5-12. 
    摘要 ( 2708 )   PDF (3415KB) ( 6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创新基层党建工作是现阶段党建工作面临的重大课题。浙江省舟山市经过多年的探索,创造了“网格团队+网格党小组”的党组织设置形式,并通过党政部门的协调,将网格党小组与网格团队的建设加以统筹安排,形成了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统筹兼顾、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格局。本文基于舟山市基层党建工作的实践创新,从理论上探讨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互动互促的机制建设。文章认为:统筹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使之形成良性互动的新格局,这是加强基层党建的一个重要方向。
    “个体—局部—整体”关系问题的现代视角
    蔡雨阳;李际
    2010, 26(1):  13-17. 
    摘要 ( 2687 )   PDF (2280KB) ( 6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从西方哲学对固有先天实体的消解、自然科学场域观的形成为基础,综合社会科学领域对于社会正义、生态学与社会组织问题的理论研究,立足于系统哲学有关整体与关系的各种理论,解析“个体-局部-整体”的关系问题;认为这一问题的基本命题是整体观的系统视野、生成的开放系统、超循环的系统结构、关系第一性的复杂系统以及动态的系统关系平衡与演化。
    哲学视阈中的“自爱”
    陈新汉
    2010, 26(1):  18-24. 
    摘要 ( 2557 )   PDF (2849KB) ( 6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哲学史上早就有了关于“自爱”的记载。“自爱”是个体和社会生存的本体论前提,由此为个体在社会中与自爱相对应的友爱和与自利行为相对应的利他行为提供了本体论根据。“自爱”是作为肉体的人的一种属性,因而属于物质范畴;但作为有意识生命活动的人把生命活动作为意志和意识的对象后,自爱就由本能上升为人的行为的规范,因而又属于意识范畴。个体作为生命体总是以切身的感性方式来反映个体行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也总是以理论的方式来反映个体行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以此来调节个体在构建“为我而存在的关系”过程中的行为。正是这些感性和理性的活动为“自爱”范畴的形成提供了最深厚的基础。个体在自己的趋利避害的行为中总是用自爱规范作为评价活动的标准,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自我评价和对外部世界中的人和事进行评价,以努力使自己的行为由自发上升为自觉。传统道德哲学主张消灭自爱,弘扬他爱。而现实的需要是,道德教育不是否定自爱,而是帮助人们如何提高自爱的层次。
    当代技术革命与人类生存方式的变革——虚拟生存的出场逻辑及其对现实生存的虚拟性超越
    贾英健
    2010, 26(1):  25-31. 
    摘要 ( 2589 )   PDF (3118KB) ( 7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生产工具的创新为标志的技术革命,不仅推动了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而且也带来了人类生存方式的革命性变革。在当代,伴随着虚拟技术的出现,人的生存方式也呈现出“非现实性存在”的虚拟化特征,这不仅表现于在计算机网络中,人以数字化的方式出现,而且也表现于人的现实的角色及其关系在网络社会中发生虚拟变化,这预示了一种有别于现实生存的虚拟生存这一种新的生存方式的确立。从本质上说,虚拟生存是对现实生存的虚拟性超越。
    处境与重构:“从世界本身的原理中为世界阐发新原理”——兼与罗骞先生商榷
    曾誉铭
    2010, 26(1):  32-37. 
    摘要 ( 2710 )   PDF (2612KB) ( 6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现实基础上重构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意义必须以对资本生产方式的当代领会为前提。马克思通过对资本社会生产方式的揭示展开对资本社会的内在批判,并以劳动范畴为核心完成对资本社会的内在克服。罗骞先生力图揭示马克思哲学的本质部分——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资本批判。然而他无法区分作为贯穿现代社会的“基础”原则的资本与作为特定活动(经济活动)的资本的差异。马克思哲学的本质由此被“现代性批判”——资本批判所遮蔽。因此,罗著回避了最重要的问题:对资本原则的生成机制作出切合当代人类生活的阐发。
    严复与《群己权界论》:密尔自由观对严复新闻思想的影响
    吴小坤;黄煜
    2010, 26(1):  38-43. 
    摘要 ( 2731 )   PDF (2588KB) ( 8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被誉为中国“介绍近世思想第一人”的严复深受密尔自由主义学说影响,认为“自由”是中西差异的根本所在。但以往研究未有涉及密尔的自由观如何朔造了严复的新闻思想与办报实践。本文试图从四个方面梳理密尔《群己权界论》的基本观点与严复办报理念的渊源关系,它们是(1)新闻自由的权利不能凌驾于“群”、“已”界限之上;(2)交流求“通”;(3)“理”应当成为新闻职业道德依据;(4)新闻具有教化与图强功能。
    论民主集中制范畴的二重涵义与三组矛盾表现
    胡承槐
    2010, 26(1):  44-48. 
    摘要 ( 2670 )   PDF (2114KB) ( 7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讨论了民主集中制在组织建构、主权层面上与党的行动层面上的不同涵义。文章认为,在前一层面上,党员既是民主的主体又是集中的主体,民主表现为全过程,集中表现为民主的结果和民主的最后片断,民主占有绝对的优先性;在后一层面上,为保障党的行动的整体性、统一性,集中相对于民主来说具有优先性。文章还分析了民主集中制在现实生活中表现出来的民主与集权、公开与秘密、分散与集中的三种矛盾关系,认为要完善与健全民主集中制当从发展、保障党员权利等五个方面做起。
    公民参与研究述评:理论演变与焦点转移
    陈国营
    2010, 26(1):  49-55. 
    摘要 ( 2845 )   PDF (2963KB) ( 8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公民参与是主权在民的重要体现。究竟何谓公民参与,不同学者基于不同的视角给出了不同的界定。从公民参与的发展历程来看,公民参与经历了古典民主的直接参与、代议制下的间接参与和参与民主的直接参与理论的演变。在此过程中,对公民参与的功能与价值包括工具和价值两个层面,一直存有自由主义取向和共和主义取向的纠结。公民参与发展趋向上,直接参与和间接参与相互交融,从政治选举参与扩展到政策过程和公共行政领域,社区等微观领域参与日益受到重视,并且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虚拟参与开始兴起。就我国而言,公民参与要研究的重点问题是如何保障公民参与权,畅通参与渠道,引导公民有序参与。
    转型期政府规制改革的路径选择
    石涛
    2010, 26(1):  56-59. 
    摘要 ( 2489 )   PDF (1837KB) ( 7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转型时期的政府规制改革迫切需要在理论和实践上突破。结合我国的国情,转型期政府规制的目标应是有限、有据、高效、平衡,最终是创造和维护一个有效率的市场;其遵循的原则是独立性原则、透明性原则、成本收益对称原则、职权法定原则;政府规制的范围主要包括经济性规制领域和社会性规制领域。当前政府规制改革的主要思路是重构经济性规制和加强社会性规制,而大力发展非政府组织也是规制改革的重要举措。
    村庄治理中的集体行动逻辑——基于理性选择制度主义的视角
    许英杰;苏振华
    2010, 26(1):  60-66. 
    摘要 ( 2645 )   PDF (3147KB) ( 6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农村村民民主自治制度的有效运行面临着许多挑战,突出的问题是村民参与的“集体行动困境”。本文运用新制度主义中理性选择制度主义学派的相关理论,提出决定村民自治有效运行的两大基础条件,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具体案例分析论证了这两大基础条件对村民自治的影响。通过理论演绎推导以及实证案例检验,最终得出结论:村民自治的有效运行建立在两大社会基础条件之上,即村庄内部的村民社会关联度,以及村民与村庄的利益关联度。
    整体性治理:一种新的治理机制
    费月
    2010, 26(1):  67-72. 
    摘要 ( 2809 )   PDF (2696KB) ( 6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整体性治理是对新公共管理理论反思和修正基础上提出的治理模式,是西方国家行政改革实践的最新成果,其核心目的在于跨越组织边界,整合各自独立的资源,实现政府的政策目标。本文综合国内外学术界的观点,系统梳理了整体性治理理论的主要思想和框架,以期为我国地方政府公共服务改革提供参考。
    论发展党内民主的历史逻辑和现实要求
    杨仲林
    2010, 26(1):  73-77. 
    摘要 ( 2600 )   PDF (2156KB) ( 6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中,党内民主已成为中央和学界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从推进党内民主的历史必然性、现实重要性和迫切性等高度深刻论述了推进党内民主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并根据“提高党的建设的科学化水平”的要求,从遵循科学的指导思想、采取科学的方法、选择科学的路径三个方面,对现阶段推进党内民主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政党、国家与社会——中国共产党60年执政方式转变的政治逻辑
    叶国文
    2010, 26(1):  78-83. 
    摘要 ( 2807 )   PDF (2526KB) ( 4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党的执政方式是政党控制、驾驭国家并协调社会的方式和方法。研究党的执政方式,不能仅从政党自身中寻找逻辑,必须到现代政治生活——政党、国家和社会中寻找。为此,文章从三者关系出发,考察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历史逻辑,认为完善和改革党的执政方式,需要限制国家权力、培育社会力量并使政党回归社会。
    新社会组织党的建设运行机制研究
    王世谊;张加芳
    2010, 26(1):  84-88. 
    摘要 ( 2629 )   PDF (2706KB) ( 6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社会组织的兴起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20世纪80年代以来,这支力量在整个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与此同时,也使党的建设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本文拟从政治学的角度分析构建新社会组织党建运行机制的意义、新社会组织党建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所在,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互动共发展模式”探析
    傅方正;吴巨慧
    2010, 26(1):  89-92. 
    摘要 ( 2639 )   PDF (1838KB) ( 6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校学生党支部与其他学生组织的“互动共发展”模式,运用政治学、组织学、管理学等原理,将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与学生日常活动相结合,将党支部的建设与其他学生组织的引导、教育、发展相结合,将发挥党的先进性与带动其他组织共同发展相结合,将适应组织环境的变化与调整组织职能的更新相结合,为进一步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高校党组织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开辟了新途径、新方法。
    社会关系网络与集体维权行动——以Z省H镇的环境维权行动为例
    高恩新
    2010, 26(1):  93-99. 
    摘要 ( 2847 )   PDF (3219KB) ( 6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关系网络在社会运动的动员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作为一个“关系导向”的社会,各种类型的关系网络在当代中国集体维权行动的动员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本文利用发生在Z省的一个环境维权案例,借助于西方社会运动研究中的关系网络动员的概念,分析了横向关系网络、纵向关系网络和地方性市场网络在当代中国农村集体维权事件中的功能。本文发现,横向关系网络有助于人员动员和维持集体行动约束;纵向关系网络有助于资源动员,但同时又会对集体行动策略的选择产生约束;而地方性市场网络则为集体行动的扩散提供了支持结构。当然,关系网络必须与特定的集体利益相结合,才能保证集体行动不会在目标实现之前就分崩离析。
    命题·依据·特征——对政协文化的若干理论探讨
    董明
    2010, 26(1):  100-106. 
    摘要 ( 2600 )   PDF (3154KB) ( 6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凡成功的政治制度设计,大抵离不开相应政治文化的支撑。我国人民政协历经60年风雨兼程的发展,已日趋成熟和完善,其积极功效正在不断释放,对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方向及实际水平的提升,有着标志性的意义,而其间所展现出的独特政协文化则尤具认知和价值的阐释性意义。本文对蕴含在人民政协这一制度中的文化因素从命题的倡扬、所由的客观依据以及具体特征四个方面进行了尝试性的理论探讨。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杭州“联乡结村”的长效机制研究
    常敏;詹建芬
    2010, 26(1):  107-114. 
    摘要 ( 2557 )   PDF (3537KB) ( 8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2007年起杭州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了“百团联百乡,千企结千村”(简称“联乡结村”)活动,即由市、县两级组织企业、单位结对乡镇、村,实行市、县联动,参与相关乡镇、村的新农村建设。“联乡结村”这种以帮扶为核心内容的活动具有独特的运作机理,即以公共产品作为“联结”项目载体,充分动员社会力量,创新活动内容方式,四两拨千斤放大了“联结”活动的规模效应。深入实践探索,杭州城市帮农村、工业扶农业的“联乡结村”还需要从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建立长效机制,确保该项活动持续发挥推进城乡统筹和新农村建设。
    从“管制”到“服务”:基层社会管理模式转型——基于舟山市“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实践的分析
    孙建军;汪凌云;丁友良
    2010, 26(1):  115-118. 
    摘要 ( 2592 )   PDF (1871KB) ( 6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管理理念和技术的突破,舟山市推行的“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在基层社会管理理念、管理方式、管理手段、管理服务内容和组织结构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创新,实现了从“管制”向“服务”的转型,是新时期我国基层社会管理的新模式。这一模式具有行政理念民本化、行政范围有限化、行政职能服务化、行政准则法制化、服务主体多元化、行政决策民主化、行政执行透明化和行政资源整合化等八个方面的特征,具有重要的创新意义和普遍推广价值。
    论多元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在社区的建构——以杭州的实践为例
    陈宇
    2010, 26(1):  119-125. 
    摘要 ( 2594 )   PDF (3108KB) ( 6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合理、有效化解基层社会矛盾,既是当今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又是成熟法治社会的标志。杭州市对此已有积极有效的探索,并形成一张基层矛盾化解之网。本文以杭州市法院调解进社区、“警民联调机制”、“和事佬”化解社区纠纷等实践为例,分析了杭州实践的特点,论述了多元化解纠纷机制在社区建构的必要性,提出多元化解纠纷机制是社区走向善治的重要途径。文章对社区矛盾纠纷解决的机制建设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基于“社会事实”的理论创新——解读《社会化小生产——浙江现代化的内生逻辑》
    张秀梅
    2010, 26(1):  126-128. 
    摘要 ( 2665 )   PDF (1255KB) ( 7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现代化是发展社会学研究的一个核心概念,更是一个客观的历史进程。改革开放以来,历史学、经济学、社会学、哲学等不同领域的学者都投入到现代化的研究中。杨建华教授的《社会化小生产——浙江现代化的内生逻辑》以社会转型与变迁为视角,以浙江现代化进程为中轴,以浙江改革开放30年的现代化实践形式为案倒,探讨了现代化和发展的路径。作者在研究对象的选择、观察、解释、求证等各个环节,都秉承了涂尔干的“社会事实”的研究准则,排除了各种因素的干扰,保持研究的客观性;同时,全书也体现了作者深厚的理论功底、丰富的社会学想象力及可贵的创新精神。
主办单位:中共浙江省委党校
     (浙江行政学院)
主  编:严国萍
刊  期:双月刊
开  本:大16开
邮发代号:32-90
单  价:10.00
定  价:60.00
联系方式:0571-89081390
国内统一刊号:33-1406/D
国际标准刊号:1007-9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