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10年 第26卷 第3期    刊出日期:
      
    浙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思路与举措
    郭占恒
    2010, 26(3):  5-11. 
    摘要 ( 2568 )   PDF (3264KB) ( 7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浙江有效破解多方面瓶颈制约,继续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内在要求。当前浙江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市场需求、体制机制、结构失衡、资源环境、自主创新能力、人才和劳动力等方面的约束。下一步浙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需要深入研究和着力抓好三个问题:1·如何进一步发挥民营经济、县域经济、块状经济等特色优势;2·如何扎实推进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建设;3·如何加快推动城乡统筹、区域统筹、陆海统筹和经济社会统筹发展。
    普世价值与“三个代表论”
    胡建
    2010, 26(3):  12-19. 
    摘要 ( 3001 )   PDF (3621KB) ( 6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普世价值源于人在基本需求上的一致性以及在面临基本生存问题上的共通性,因此具有其不可遏抑的规律性表现。而“三个代表论”作为指导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中国现代化的纲领性理论,其中必然涵纳着可以贡献给人类的普世价值。这具体表现为:第一,“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与人类首肯的“现代生产力标准”具有共通性。第二,“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意味着中国文化价值的层次必须站在现代性文化的制高点,使之扩延出世界历史意义。第三,“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标示了党对普世价值的人权原则的尊重与保护。
    问题式的两大类型:科学的与意识形态的
    曹文彪
    2010, 26(3):  20-28. 
    摘要 ( 2696 )   PDF (4161KB) ( 6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认为,由于问题并不是一个纯粹的客观存在,它很大程度上乃是被建构而成的,即被生产出来的,因此,生产问题的方式——简单地说就是问题式——对于学术研究来说乃是至关重要的。明言之,只有当我们的问题式是科学的而不是意识形态的,我们才有可能生产出真问题,并且由此取得理想的研究成果。
    浙江伦理学30年的回顾与展望
    郑根成;陈寿灿
    2010, 26(3):  29-33. 
    摘要 ( 2556 )   PDF (2281KB) ( 7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30年来,浙江伦理学在学科建设、理论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成就,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浙江伦理学的发展基本契合了当代中国伦理学发展的两趋势,即伦理学研究向伦理学本身的回归与向现实生活的回归,学者们敏锐的问题意识与强烈的责任担当在伦理研究中彰显无遗。但客观地看,30年来浙江的伦理学研究存有不足,这种不足不仅表现在专业团队建设与理论研究方面,也表现在学科研究与本省经济发展及民主政治建设的不同步方面。展望浙江伦理学的未来发展,省伦理学会的平台作用、各学位点的团队建设需要重点考虑,同时,另个一个需要重点关注的方面则是:在研究中要以当代中国社会转型进程中浙江社会所面临的问题为导向,在发展、完善理论研究的同时,积极参与现实反思与实践介入。
    评哈贝马斯的道德普遍主义和伦理多元主义
    王晓升
    2010, 26(3):  34-41. 
    摘要 ( 2963 )   PDF (3687KB) ( 7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存在着多元文化的世界上,存在着不同的价值观与伦理规则,人们是不是可以找到一种普遍的道德原则,是不是可以有共同的道德标准,而这种道德标准又能够超越民族文化的中心主义和文化霸权而被人们普遍认同。这是当代社会科学研究的重大问题,也是在全球化的进程中,不可回避的重大问题。哈贝马斯的商谈伦理学试图给我们提供这方面的解答,也为我们提出了值得进一步思考的重大课题。
    被遗忘的改革:发达国家公共部门领导力提升运动
    梁江
    2010, 26(3):  42-47. 
    摘要 ( 2730 )   PDF (2602KB) ( 7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对九十年代后期发达国家新公共管理运动中出现的公共部门领导力提升运动进行了介绍,并从领导科学的角度进行了分析。首先,本文明确了公共部门领导力的定义,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六个典型发达国家的提升实践;其次,本文总结了各国提升运动的共性,如制定了非常细致的指标和发展规划,运用各种培训项目,以及不断调适以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等;最后,本文分析了这场改革继续进行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如女性领导者的作用,改革中的平衡及技术性难题等,以期为从技术层面推进中国的行政改革提供借鉴。
    政治学语境中的“国家政权建设”——一个关于理论限度的检视
    郝娜
    2010, 26(3):  48-55. 
    摘要 ( 2666 )   PDF (3655KB) ( 6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通过追溯“国家政权建设”理论的规范内涵,梳理它在当前中国政治学研究中的运用,发现做政治学理论研究的学者往往运用它来彰显现存所有政治制度对中国建设现代国家的意义,基层政治研究者则运用它把乡村社会与基层政治向上提升到国家体系的高度,这些研究的理论抱负都十分可贵。但是现代政治的根本内涵是否只是权力集中与控制,“国家政权建设”是否简单地等同于“集权”、从上到下的“整合”与“一体化”,所有的社会现象和政治活动,是否都要被“整合进”“国家的必然要求”?理论的流行恰恰也凸显了理论的解释限度和提供新理论的必要性。
    “非直接利益冲突”的特点及根源——以重庆万州事件、四川大竹事件、贵州瓮安事件为例
    吴传毅
    2010, 26(3):  56-60. 
    摘要 ( 2661 )   PDF (2214KB) ( 8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处在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发生的“非直接利益冲突”群体性事件,严重影响到执政安全和社会稳定大局。该类事件具有冲突肇因的偶发性、事件规模的扩大化、参与主体的非上层化、参与行为的非理性等特点。其体制机制的原因有利益分配制度的失衡导致阶层分化、政治权力制约缺失造成政治权威的失落、流动机制不健全导致阶层结构固化、利益诉求渠道不畅引发行为冲动;其社会心理原因有贫富差距拉大的社会现实强化了中下阶层的挫折心态、抑强扶弱的民族道德传统助长“同病相怜”的互助心态、新旧思想观念的交错撞击催生参与冲突的放纵心态、社会群体行为的盲从效应引发参与冲突的宣泄心态。
    社会视野下群体性事件冲突的内在机理及其应用——基于孟连事件的反思
    胡小平;顾金喜
    2010, 26(3):  61-65. 
    摘要 ( 2551 )   PDF (2249KB) ( 6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由于社会基本政治、经济、制度和网络的排挤,导致部分社会公民权利与应得被强势团体排挤,进而导致其基本权益被剥夺,自然而然的产生愤恨。而愤恨累积到一定程度势必导致被排挤者的抗争,进而影响社会的基本稳定。本文主要研究社会排挤与社会冲突产生的内在联系,并结合08年云南孟连恶性群体性事件,以此为反思的纬度,揭示当前威胁社会稳定和谐的基本因素以及消弭这些冲突与矛盾的基本对策,以期为当前的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一定的对策建议。
    不同时代背景下成功创业者的个人特征研究——以近年来我国成功民营企业家为例
    徐明华;李红伟;陈倩倩
    2010, 26(3):  66-71. 
    摘要 ( 2701 )   PDF (2602KB) ( 7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前对成功创业者个人特征的研究一般都局限在静态维度,并没有从动态角度来研究时代背景对创业者个人特征变化的影响。本文试图通过对不同时代背景下成功创业者个人特征的分析,找出成功创业者个人特征随时代变迁的变化,从而为创业者成功创业和政府政策的制定提供一定的参考。本文以近年来广受关注的“百富榜”为观察点,从中选取54位有代表性的上榜人物,对这些成功创业者的个人特征进行分析,得出不同时代背景下个人特征的变化,如受教育水平高端化、家中排行意义降低、创业者年龄趋向成熟化等。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对经济增长、土地制度及城市化的影响
    黄祖辉
    2010, 26(3):  72-75. 
    摘要 ( 2617 )   PDF (1660KB) ( 8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城乡二元社会结构下的社会保障制度具有“中国特色”。中国经济增长与“三农”代价的关系、农村土地制度与社会保障制度的关系、社会保障制度与城市化进程的关系的存在,表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进而此项制度的变革与许多其它的政策、法规或制度有着密切的关联和互动。
    制度变迁与利益分配:福利三角模式在我国的应用与拓展
    许光
    2010, 26(3):  76-82. 
    摘要 ( 2667 )   PDF (3178KB) ( 6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益分配格局失衡是我国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出现的重大经济社会问题,向来是理论界研究的重点。但现有的研究成果侧重意识形态方面的推论,对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纠结不清,缺乏对制度转型与利益分配的辩证探讨。理想福利三角模型从宏观层面对社会利益分配格局的运作机理进行了阐述,表明收入作为一种既定分配制度的产物,是社会各阶层权利博弈的结果。本文将福利三角模型与我国体制转轨的实际相结合,把抽象的机理演绎为政府、市场和家庭三个层面,论证了传统的博弈均衡在市场机制不健全以及制度非中性的条件下将伴随政府失灵逐步演化为社会既定利益分配格局的混乱,最终导致社会分配不公以及民众整体福利的损失。针对当前利益分配格局失衡的制度性原因,本文提出回归中性政府、引入公平竞争、提高家庭发展费用支出等相关改革策略,以逐步理顺收入分配关系,缩小收入差距,最终实现社会利益分配格局的和谐。
    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基于温州市个案的研究
    马永伟
    2010, 26(3):  83-88. 
    摘要 ( 2614 )   PDF (2597KB) ( 7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首先阐述了财政支出国内外理论的发展情况,后运用协整检验和格兰杰检验的方法对温州1979-2008年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的现实数据进行了分析,从样本区间的数据分析情况来看,温州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并得出温州财政支出结构中各支出项目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方向和程度的结论。
    多元治理、比较优势与低碳经济:浙江省低碳经济治理模式的选择
    许彬;楼均
    2010, 26(3):  89-92. 
    摘要 ( 2405 )   PDF (1861KB) ( 7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面对低碳经济这一国际社会的选择,浙江省应该立足自身的比较优势选择治理模式。本文分析了低碳经济背景下浙江传统经济模式面临的困境,根据低碳经济运行的基本逻辑剖析了低碳经济实现的可能路径以及比较成本,排除了浙江省单纯依靠政府扶持进行整体转型以及单纯依靠市场自发力量拉动技术替代产业发展的现实性,结合浙江模式的已有优势,得出选择低碳经济的多元治理模式的结论。
    中国民营企业投资欧盟的模式选择
    肖文;殷宝庆
    2010, 26(3):  93-97. 
    摘要 ( 2823 )   PDF (2245KB) ( 6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欧盟是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是中国先进技术与设备的主要来源地,也是中国民营企业对外投资的重要方向。本文结合民营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国际经验、学习能力、资源特征以及东道国制度环境和市场结构等因素,为民营企业进入欧盟国家提供了四种可供借鉴的投资模式,如建立海外营销网络模式、并购(M&A)模式、集群式海外工业园区模式及设立海外研发基地模式。并就如何促进中国民营企业对欧盟的投资,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共担·互补·协调”的新型养老保障体系研究——以浙江省为例
    董红亚
    2010, 26(3):  98-103. 
    摘要 ( 2563 )   PDF (2587KB) ( 7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养老保障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中政府和家庭的责任及其关系问题是最关键的内容之一。探索建立“共担.互补.协调”机制,对于构建行之有效的新型养老保障体系,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浙江省对此进行了实践探索,形成了“政府—家庭”责任共担模式的新型养老保障体系,取得了有益经验,具有先发性和典型性。进一步完善新型养老保障体系,必须发挥政府主导责任,探索研究家庭养老社会政策。
    国家与社会关系中浙江乡村治理的转型
    胡文木
    2010, 26(3):  104-110. 
    摘要 ( 2686 )   PDF (3116KB) ( 6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改革开放以来,乡村实现村民自治制度,“乡政村治”的制度格局在很大程度上节约了治理成本,改变了村民主体虚置的状况,在实践层面的确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控制效果。但是,问题并没有结束,村民自治所确立的“国家弱主导型”模式,既无法回应市场经济对农村社会,特别是对农村集体经济所造成的冲击,也无法适应服务型政府需求的现代潮流。浙江改革开放三十年表明,乡村治理所面临的新问题、新难题正逐渐被破解,一个代表“强国家-强社会”模式的乡村政治格局正在发育成型,因为“强国家-强社会”关系格局要求,一方面,国家以服务型政府的角色服务乡村——提供均等化服务,另一方面,乡村社会通过改革创新不断完善自治制度。
    高端要素、产业升级与城市化发展——基于浙江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思考
    徐竹青
    2010, 26(3):  111-115. 
    摘要 ( 2592 )   PDF (2069KB) ( 5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端要素是构建知识密集型高技术产业的基础,因此产业升级本身是一个高端要素不断集聚提升的过程。中心大城市具有集聚大量高端要素的优势和能力,这在城市化加速发展时期表现的尤为明显。对于长期依赖于县域经济和小城镇快速发展的浙江而言,重视大中城市的发展及充分发挥中心大城市的带动作用,是现阶段浙江区域经济转型升级中必要的战略选择。
    发达地区农村基层民主选举的新情况新问题——对绍兴市村两委换届选举的跟踪调研
    陈建国
    2010, 26(3):  116-121. 
    摘要 ( 2519 )   PDF (2234KB) ( 6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农村基层民主选举是我国民主进程中的一块试验田和培训基地。社会变革给发达地区农村选举带来新问题,本文通过对绍兴市村级民主选举的跟踪调研,总结经验、剖析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实现“四个民主”有机结合;规范选民登记的程序与方法;合理约束候选人的资格条件;理顺行政村合并之后的各种关系;发挥农村利益集团的积极作用等对策。
    以人为本 以文化人——读周善甫《大道之行》
    陶国相
    2010, 26(3):  122-124. 
    摘要 ( 2694 )   PDF (1322KB) ( 6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时间进入21世纪初,在国内学术界一些关注传统文化弘扬的有识之士的积极努力和推动下,我国现代著名学者、哲学家、教育家周善甫先生的学术代表作《大道之行》,由享誉海内外的中华书局出版。二百年前拿破仑有句名言:“中国是一只沉睡的雄狮,一旦它醒来,整个世界都会为之颤抖。”但他的原话还有下半句:“它在沉睡着,谢谢上帝,让它睡下去吧!”近二百年了,中华雄狮与其说是沉睡着,不如说是在经历凤凰的涅般木、文明的再生。人类历史?...
    大众文化与中国社会的公共性——兼评《重估大众的文化创造力》
    董敬畏
    2010, 26(3):  125-128. 
    摘要 ( 3035 )   PDF (1677KB) ( 6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一、引言社会学和人类学在研究文化时,常常不自觉会陷入到两种截然相反的理念立场中去。其中一极理念认为,具有自我意识的个体们运用自由意志建构了社会空间,并在这种空间中行动,从而形成了自己的文化。对于人们行动的解释要从行动者自身对于社会空间和现实的理解去探求和阐释,也即寻求文化的意义。另外一极理念则认为,社会空间是由独立于个体选择及意识之外的普遍原则来规范的。对于人们行动的解释必须从模式化的文化规则中去?...
主办单位:中共浙江省委党校
     (浙江行政学院)
主  编:严国萍
刊  期:双月刊
开  本:大16开
邮发代号:32-90
单  价:10.00
定  价:60.00
联系方式:0571-89081390
国内统一刊号:33-1406/D
国际标准刊号:1007-9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