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10年 第26卷 第5期    刊出日期:
      
    全球化的终结?——后危机时代的世界
    托尼·麦克格鲁;滕红燕
    2010, 26(5):  5-11. 
    摘要 ( 2436 )   PDF (3266KB) ( 7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世界金融危机是否导致了全球化的终结?答案是否定的。世界金融危机只是导致了某种特定形式或特定种类的全球化的终结,即在20世纪90年代居于主导地位并在文献中经常被称为新自由主义的全球化的终结。它并不是全球化的终结,而是全球化的重塑和重构,即开始了第三波全球化。
    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中国模式”
    郭苏建
    2010, 26(5):  12-16. 
    摘要 ( 2895 )   PDF (1840KB) ( 9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来,海内外学者在讨论这么一个问题:是否有一个中国发展模式?作者基本同意有一个中国的发展模式。但“中国模式”又应如何概括呢?它的特点是什么?与“美国模式”、“东亚模式”等有什么不同?“中国模式”的国际影响力如何?这次世界金融危机影响下中国模式应有什么调整和发展?本文旨在对上述问题进行理论思考与分析。
    廉政公积金改革的理性透视——由江门试行廉政公积金引发的思考
    林学飞
    2010, 26(5):  17-22. 
    摘要 ( 2473 )   PDF (2597KB) ( 9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作为地方政府推进廉政建设的新举措,廉政公积金制度从2000年在我国推出一直是社会舆论议论的热点。本文沿着廉政金制度的发展脉络,对廉政金制度在我国是否可行进行了理论梳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廉政公积金制度的可行性、合理性、合法性、公正性、有效性等问题,并以此为依据就完善该项制度提出了自己的思路与对策建议。
    政府角色转型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选择
    何显明
    2010, 26(5):  23-29. 
    摘要 ( 2624 )   PDF (3415KB) ( 7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无论是过去30年政府主导型发展模式所形成的“路径依赖”效应,还是现行的政治行政体制框架,都决定了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问题,都是政府角色及政府管理模式的转型。为此,就必须根据生态文明建设的客观要求,积极推进“生态型政府”的建设,推进地方治理模式的创新,在充分发挥政府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的同时,努力形成生态文明建设的资源整合机制和多中心治理的新模式。
    建设都市农业综合体,推动休闲观光农业园区转型升级
    何圣东
    2010, 26(5):  30-35. 
    摘要 ( 2673 )   PDF (2852KB) ( 7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都市农业综合体是浙江新型城市化过程中的创新性探索。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一种趋势,都市农业综合体的建设对于形成产业集聚、功能互补的良好农业发展生态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推动都市农业综合体的发展,需要创新都市农业综合体的性质定义,厘清都市农业综合体与传统休闲观光农业的区别,制定都市农业综合体的准确定位和科学发展思路,建立示范和引导农业综合体良好发展的机制,以及适应农业综合体个性的政府管理等。
    生态文明建设的产业基础:产业生态化转型
    白小虎
    2010, 26(5):  36-40. 
    摘要 ( 2526 )   PDF (2241KB) ( 7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生态文明建设的产业基础是基于传统产业非线性的循环再生改造的产业生态化转型。本文从生态工业理论、循环经济理论两个方面阐述了产业生态化转型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模式,分析了生态化转型的制度障碍,并提出生态产业建设的相关政策建议。
    西方政治学视野中的社会资本理论
    卢春龙
    2010, 26(5):  41-48. 
    摘要 ( 2730 )   PDF (3301KB) ( 7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过去20年内,社会资本理论在西方学术界吸引了大批比较政治学者和民主理论家的注意,并进而成为政治发展领域里的一个热门话题。本文主要从政治学的视野对西方社会资本理论进行了回顾与评价,主要侧重讨论政治环境对社会资本的影响,以及反过来社会资本对政府治理的影响。笔者主要集中讨论了三个问题:(1)社会资本的定义和操作化问题;(2)社会资本的产生根源问题;(3)社会资本的政治效应问题。笔者希望这样的理论探讨能够为社会资本理论在中国场景下的运用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国际化社区治理进程中的公众参与及其路径选择——一项来自S市B社区的案例研究
    刘中起
    2010, 26(5):  49-54. 
    摘要 ( 2650 )   PDF (2610KB) ( 9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际化社区成员的多元化决定了其价值需求的多元化,如何顺应国际化社区居民彼此陌生、孤单、需求多样化的特点,通过文化活动构建居民交流、共商机制,通过居民自治,协商共议解决自身面临的问题,加速文化认同和社区整合成为基层社会管理的首要难题。S市B社区“相约九号”社区自治平台这一新型参与机制的出现在演进逻辑上与社区治理有着某种对应关系。社区新的参与机制和组织形式的显现,社区公共活动空间和社区公共生活的拓展,实际上意味着社区治理主体的多元化发展以及社区这一社会生活共同体的本质性规定的回归。但就基层社会管理的角度,我们不得不承认,当前的社区自治与基层社会管理仍然任重道远。可以说,我国国际化社区建设的顺利推进与否,最终取决于社区参与机制的制度化与政府治理体制的转变。为此,必须加大制度创新力度,通过完善公众参与机制、破除体制障碍不断推进国际化社区治理的新格局。
    我国省际对口支援的实践、理论与制度完善
    李庆滑
    2010, 26(5):  55-58. 
    摘要 ( 2906 )   PDF (1646KB) ( 13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省际对口支援制度的产生,除了有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建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民族团结及应对公共危机的现实需要,还有中央在权力不断下放背景下缓解财政压力、提高调控能力和增强政治权威的现实需要。支援是一种行为,对口是对支援行为的一种规则约束,对省际对口支援的解释,应该从“支援”行为和“对口”规则两个层面进行。我国省际对口支援制度应从法制建设和运行机制建设方面进行完善,同时要加强相关理论的研究和宣传。
    论财政信息公开的理论与实践
    蒋镇叶
    2010, 26(5):  59-62. 
    摘要 ( 2564 )   PDF (1766KB) ( 8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财政信息公开是公共财政的本质要求,也是推进政务公开的重要内容。公开财政信息,可以有效地打破政府对财政信息的垄断,是保障公民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的应有之义,也是打造“阳光财政”的必然选择。本文在对财政信息公开进行深刻理论思考的基础上,结合目前我国政府在公开财政信息方面的初步实践,分析了财政信息公开所面临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促进财政信息公开的路径选择。
    论创新思维的群体组织环境
    贺善侃
    2010, 26(5):  63-68. 
    摘要 ( 2640 )   PDF (2673KB) ( 7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前,对创新思维的研究已从“个体化”转向“组织化”和“社会化”。创造性已不再被视为一种个体现象,而是一种社会现象、组织行为。组织对创新思维的影响来自两方面:一是组织结构;二是组织内的人际关系环境。领导观念的创新、组织团队的和谐民主氛围、团队凝聚力将影响着组织的创新性和组织成员的思维创新。面向21世纪,一种重视学习而富有创新性和开放性,更能适应环境快速变化的组织形式——学习型组织越来引起众人关注。它体现了创造性组织理论发展的新趋势。要实现以知识创新为目标的知识管理,就必须营造知识共享氛围,建构知识创新环境。
    论历史评价的要素、特征与方法
    施益华
    2010, 26(5):  69-74. 
    摘要 ( 2483 )   PDF (2730KB) ( 8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马克思的历史评价是一个由历史评价主体、历史评价客体、历史评价中介三大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历史评价之理想模型的几个主要特征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阶级性与全人类性的统一,理性与非理性的统一,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而价值分析法、理解方法则是马克思历史评价活动中比较常用的方法。
    中国司法中的民意识别与回应
    孙日华
    2010, 26(5):  75-79. 
    摘要 ( 2941 )   PDF (2252KB) ( 8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司法与民意不是对立,更不可能决裂,只是存在一种距离。法官需要对民意进行灵活地识别,有针对性地回应。民意的识别与回应需要建立正当程序和采取不同的策略。运用法律解释手段回应法律文本中的民意;运用事实方面的民意还原事实真相,节约司法成本;思考结论性民意背后的推理逻辑,但不直接采纳结论性的意见;将制度建设的民意作为日后司法改革的参考资料。建立科学合理的媒体交流平台,需要媒体在民意与司法之间保持客观公正的立场与姿态,避免媒体不当报道加剧司法与民意的矛盾。改善司法的运作模式和法官选任机制,降低日后回应民意的司法成本。
    试论网络集群行为的生成演变机理——以胡斌飙车案引发的网络公共事件为例
    高抗
    2010, 26(5):  80-84. 
    摘要 ( 2903 )   PDF (2216KB) ( 6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网络集群行为已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本文以胡斌飙车案引发的网络公共事件为案例,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探究网络集群事件的形成机理。本文认为,个体事件演变为网络公共事件的机理是:第一,发生了具有特殊性的个体事件;第二,命运的共同依赖和共同关心的问题、以情绪积累为基础的社会认知图式、媒体的放大作用等因素激活了潜在参与者的情绪,使其转变为现实的参与者;第三,去个性化、群体极化等群体心理机制和现象是网络集群行为升级的“内在变量”;第四,公共权力机关的应对失当是网络集群行为的“助燃剂”。
    “网络时代与道德建设”笔谈
    何建华;张彦;郑根成;程建家;唐晓燕;李一
    2010, 26(5):  85-91. 
    摘要 ( 2391 )   PDF (3115KB) ( 7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10年6月8日,国务院新闻办发表了《中国互联网状况》白皮书;6月10,浙江省社科联举行主题为“网络时代人文视野科学发展”的“当代浙学论坛——2010学术月”活动开幕式,并召开“网络时代与转型发展”论坛。浙江省伦理学会组织伦理学者撰写了“网络时代与道德建设”笔谈,以期对这一课题进行进一步探讨。
    “三农”问题与转型期乡村社会诸矛盾
    彭大鹏
    2010, 26(5):  92-96. 
    摘要 ( 2465 )   PDF (2251KB) ( 8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以“三农”问题的根源、本质及其在市场化条件下爆发的原因为线索,从现代化、城市化规律的自然属性与传统体制的人为因素这两个方面探讨了它们对转型期乡村社会性质的型塑,并指出由于经济-物质层面和制度层面的现代化进程远滞后于农民现代性的发育从而形成了转型期乡村独特的社会文化,并成为引发农村诸种矛盾的社会心理基础。
    浙江解放思想的历程及特点分析
    卓勇良
    2010, 26(5):  97-102. 
    摘要 ( 2541 )   PDF (2488KB) ( 7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浙江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前沿省区之一,其解放思想的历程对于了解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样本意义。本文剖析了浙江省解放思想的历史进程,进而提出了“解放思想是渐进式改革的关键环节”、“解放思想的重大焦点是如何突破姓资姓社束缚”、“解放思想需要从当地发展的实际出发有自己的突破和创新”、“张扬地方个性是基层解放思想的实质”等观点,进而指出:当前解决发展中的问题仍然需要解放思想。
    浙江社会群际关系调查——基于社会冲突的视角
    杨建华;张秀梅
    2010, 26(5):  103-110. 
    摘要 ( 2396 )   PDF (3342KB) ( 8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构建和谐社会不是构建一个没有利益矛盾和冲突的社会,而是在利益矛盾和冲突的基础上,构建一个能够协调、整合或控制利益矛盾与冲突的社会。在对浙江社会群际关系的研究中发现,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冲突,是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属于非对抗性的人民内部矛盾,冲突的本质是工具性的而非价值性的。因此,各群体通过相互协商和合作,走共赢的道路,就能实现利益最大化,构建起和谐的社会。
    民间“草根奖”与地方道德建设——基于德清县“民间设奖”现象的思考
    姚惠敏
    2010, 26(5):  111-115. 
    摘要 ( 2748 )   PDF (1951KB) ( 8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近年来浙江省德清县相继出现了23个民间奖项。民间设奖是民间人士的自发行为,旨在对当地一些道德行为的奖励和倡导,它的发展经历了萌芽、壮大和规范阶段。民间设奖提供了一种道德建设可能的路径:通过民间推动,结合政府引导,以评奖活动为载体,形成社会共同推进道德建设的新局面。文章就民间设奖提出道德建设方面的如下意见建议:民间设奖活动有利于道德建设;普通百姓应成为道德建设主体;道德建设应以活动为载体,吸引群众普遍参与;政府应为民间道德建设提供舆论支持和政策保障。
    中国金融业治理与创新发展研究
    王志凯
    2010, 26(5):  116-120. 
    摘要 ( 2726 )   PDF (2282KB) ( 7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的背景下,金融业的治理与监管又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金融业治理的实质是促进金融的发展与创新,金融监管的目的是稳定金融产业。股东利益最大化和利益相关者理论作为公司治理理论的两种模式,至今依然存在着争论。中国金融业的发展需要强化激励与创新,应将这两种治理理论模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既实现金融产业发展的激励与创新,又确保金融产业创新中的有效监管,以防范和控制风险。中国金融业治理改革的关键,在于明确金融产业治理和监管的目标及把握金融产业治理与监管的环节与手段。
    我国小额贷款公司与孟加拉乡村银行的比较研究
    陈时兴;曹国杰
    2010, 26(5):  121-125. 
    摘要 ( 2429 )   PDF (2295KB) ( 7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源于对孟加拉乡村银行的模仿,但两者在发展理念、组织结构、资金来源、监管方式、业务运作等方面有较大的不同。本文对我国小额贷款公司与孟加拉乡村银行间的差异进行了比较分析,在吸收孟加拉乡村银行成功做法与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小额贷款公司的若干建议。
    旅游产业集群形成过程中的边界问题——以长三角地区旅游信息咨询服务体系建设为例
    任鸣
    2010, 26(5):  126-128. 
    摘要 ( 2524 )   PDF (1312KB) ( 7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文章阐述了区域旅游产业集群的必然性及形成过程中存在的诸多边界问题,并以长三角地区(江浙沪)区域旅游产业集群中的旅游信息咨询服务体系建设为例,针对长三角地区旅游信息咨询中心建设中存在的边界问题,从国家及地区层面提出了对策性建议: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企业参与型的旅游信息中心运行体制;在区域层面建立统一的旅游咨询信息数据库和可操作平台;在区域层面,乃至国家层面建立统一的文字标识及旅游咨询热线等。进而来阐述区域旅游合作中边界治理的价值和意义。
主办单位:中共浙江省委党校
     (浙江行政学院)
主  编:严国萍
刊  期:双月刊
开  本:大16开
邮发代号:32-90
单  价:10.00
定  价:60.00
联系方式:0571-89081390
国内统一刊号:33-1406/D
国际标准刊号:1007-9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