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12年 第28卷 第3期    刊出日期:
      
    基于“0°自由裁量权”的行政审批改革——以杭州市国土局的创新实践为例
    李继刚
    2012, 28(3):  . 
    摘要 ( 2196 )   PDF (2983KB) ( 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通过对杭州市国土资源局以“0°自由裁量权”为特征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考察,认为该项改革将我国行政审批改革推向了一个新阶段。此项已经引发并必然继续引发一系列相关改革,业已构建起一种以执行权与监督权、政策权相分立为基础的内部控权新机制。这是一场具体可视的自我革命,是发生在微观层面却有重大标志意义的地方政府创新。它为实现行政权的内部控制提供了有益示范。
    浙江外向型民营企业品牌国际化研究
    贺华丽 刘斯敖
    2012, 28(3):  . 
    摘要 ( 2136 )   PDF (1095KB) ( 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浙江民营企业国际化程度的提升,品牌国际化成为很多企业的战略选择。本文基于对浙江外向型民营企业品牌国际化状况的问卷调查,分析了浙江企业品牌国际化的现状和问题,在此基础上,论述了推进浙江外向型民营企业品牌国际化的对策:一是加快国际营销人才的培养;二是提高企业的国际营销能力;三是促进品牌国际化进程中集群品牌和企业品牌互动发展。
    农村换届选举后村级组织建设与运行问题研究——基于杭州市第九届村委会换届选举的综合分析
    郎晓波
    2012, 28(3):  . 
    摘要 ( 2108 )   PDF (1125KB) ( 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考察杭州市第九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后农村村级组织建设和运行现状,文章分析了当前农村党组织、村委会、村经济(股份)合作社三大组织之间的治理架构特点和存在困境。选举制度的民主化安排增强了农村村民的政治功效感和信任度,对乡村治理和基层组织建设都产生了积极影响。但目前的选举和组织设置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自上而下产生的村党组织权力结构与借“草根民主”形成的自下而上的村委会权力结构之间的矛盾冲突。同时,“党支部(或村委)+合作社”的重叠模式实质也是政府缺位背景下的精英替代,长远来看,“政经不分”蕴含的治理风险和困惑也必然影响村民自治的实效及基层组织的权威性、合法性。对此,我们试图从优化农村选举方式及村务管理方式、以农村民主监督促进民主管理、整合农村村级组织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及提升农村社会工作专业化水平四个角度提出化解思路。
    习性与秩序:王阳明南赣社区治理模式及意义
    陆自荣 徐凤仙
    2012, 28(3):  . 
    摘要 ( 2386 )   PDF (1170KB) ( 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心学体系,王阳明创新使用“十家牌法”、“乡约”和“社学”三者结合的社区治理模式。该模式注重教化,发挥文化实践对社区的整合作用,通过文化实践重塑社区习性。习性改变最终使南赣地区由“盗薮”转变为“文物衣冠”之邦。南赣社区治理是对习性与秩序关系的经典诠释。
    政府廉洁决策体系的构建及其有效性评估——基于杭州市通过制约决策权防范“一把手”腐败的研究
    周盛
    2012, 28(3):  . 
    摘要 ( 2100 )   PDF (1119KB) ( 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决策腐败在我国呈蔓延趋势,严重影响党和政府的执政公信度。杭州市为遏制决策腐败探索建立了廉洁决策体系,包括通过民主决策、科学决策和法治决策实现“以民主促民生”的目标体系,多元决策主体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制约的组织体系,以“开放式决策”为核心的程序规则体系以及防止利益冲突的行为准则体系。根据透明国际对国家廉政制度体系的评价标准,结合决策制定及其执行的实效分析,杭州市的廉洁决策体系达到了总体有效性标准,对其他地方政府及其部门规制和治理决策权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试析科学发展观的生态文明意蕴——对中西传统发展观的双重超越
    傅德田
    2012, 28(3):  . 
    摘要 ( 2270 )   PDF (1184KB) ( 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科学发展观有其生态文明意义,它要求当下中国立足于人与自然的合理关系,实现“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据此,它实现了对中国传统“天人合一”发展观与西方传统“天人二分”发展观的双重超越。这具体表现为:对于中国传统发展观而言,科学发展观用“以人为本”的价值观超越了“天人合一”发展观的“自然中心主义”;对于西方传统发展观而言,科学发展观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超越了“天人二分”发展观的“人类中心主义”。
    普世伦理刍论——以作为一种可能性的人性为建构视阈
    陈广思
    2012, 28(3):  . 
    摘要 ( 2167 )   PDF (1130KB) ( 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功能的角度看,人性实质上是一种使得人成为处于一定文化背景中的具体的人的可能性;它包含着理性和非理性两类先天的规定性,通过这些规定性,文化及其多样性成为可能。真正的普世伦理应当建立在作为一种可能性的人性之上,必须以人性本身作为普世价值,只有这样,一方面,我们才不至于偏袒人性中的某种规定性,康德的道德哲学就是因为偏袒人性中的理性规定性所以不能成为真正的普世伦理;另一方面,我们才能避免把特殊文化中的特殊价值理念幻化为普世价值,因为以人性整体为基点的普世伦理不接受任何一种文化或个人对人性及其某种规定性的解释,这些解释都必然会带有理解上的偏见。这种普世伦理强调底线意识,是判断实践主体行为的尺度,具有约束、调节和范导实践主体特别是国家的行为的作用。
    哈耶克的知识论:限制权力思想的新进路
    杨日鹏
    2012, 28(3):  . 
    摘要 ( 2225 )   PDF (1116KB) ( 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哈耶克的思想体系纷繁复杂,涉及政治哲学、法学、经济学以及心理学等众多社会科学领域。尽管如此,知识论却始终是其思想大厦的基石。本文首先分析了哈耶克的知识论,确切来说就是,知识具有的主观性、时空性和分散性;接着描述了人类利用知识的两种途径,通过对比得出结论,即赋予个人自由才是利用知识更为可取的方式。在此基础上,文章又推论出:只有限制政府权力,利用法治,通过稳定而抽象的规则,才能保证个人知识充分服务于社会。
    风险与防范:中国共产党执政考验透视
    杨仲林
    2012, 28(3):  . 
    摘要 ( 2183 )   PDF (1102KB) ( 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必须充分认识到:执政考验是重大而长期的,怎样才能经受住考验是丞待解决的重大课题。因为只有经受住考验的党,才能成为长期执政的党。本文着重探讨了执政考验的深刻蕴含,并进一步分析了影响执政的关联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化解风险的办法和举措。
    政治体制改革的核心是实现权利对权力的有效制约
    王春福
    2012, 28(3):  . 
    摘要 ( 2327 )   PDF (1096KB) ( 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面临的诸多问题只能通过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来解决。政治体制改革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要理顺公民权利和国家权力的关系。宪法通过对国家根本制度的设计,构建了一个用公民权利制约国家权力,用国家权力保障公民权利的机制。在中国,以公民权利制约国家权力、以国家权力机关的权力制约行政权和司法权、以人民主权制约执政党的权力三个维度的制度设计,为实现权利对权力的制约奠定了基础。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通过制度的实现,使制度设计转化为制度生态。由于政治体制的问题使已有的制度设计在一定范围和某种程度上形式化了,从而导致权利和权力关系的扭曲。这是当前中国诸多矛盾的总根源。而要真正实现权利对权力的有效制约,必须真正落实公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各类选举中全方位、大尺度地引入竞争机制,构建平等竞争的民主体制。这也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
    中国执政结构中的政治协商文化与制度建设
    韩福国
    2012, 28(3):  . 
    摘要 ( 2209 )   PDF (1605KB) ( 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制度是文化的外在刚性表现,文化是制度的内在结构。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政治协商文化具有中国的历史延续性和内在合理性,它构成了中国执政结构的特定内涵。本文对中国政治协商制度的参政文化的结构要素进行了分析,认为在新的社会环境下,对政协的参政议政功能,需要从制度形成的历史文化角度去观察,从这一制度所需的文化共识去建构。政治协商在中国信息整合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其信息整合和沟通功能支撑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为了更好地巩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合法性,更好地推进中国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要大力提升政协参政的新内涵,推进政协参政的刚性制度建设,真正发掘这一制度的现代性资源。
    人民政协在我国政治体系中定位的争论与探索
    肖存良
    2012, 28(3):  . 
    摘要 ( 2148 )   PDF (1597KB) ( 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定性上看,人民政协是“特殊的统一战线组织”,它既不是国家行政机关,也不是国家机关,没有进入政治体系。但是从“实际影响力”的角度来看,人民政协是党政机构中与中共党委、人大和政府并列的“四套班子”之一。这样人民政协就产生了作为“特殊的统一战线组织”的定性与作为“四套班子之一”的实际定位之间的矛盾。所以如何把具有“实际影响力”的“四套班子”之一的人民政协安放到我国政治体系中去,是人民政协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建国以来,围绕人民政协在我国政治体系中的定位问题进行了广泛的争论,本文在介绍和评议这些争论的基础上探索解决人民政协在我国政治体系中的实际定位问题。
    当代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增值分配的政治逻辑
    赵杰
    2012, 28(3):  . 
    摘要 ( 2180 )   PDF (1105KB) ( 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现代化的过程中产生了巨大的土地增值。本文围绕土地增值所反映出的各方利益博弈展开论述,从政治学的角度分析这种博弈的现状及其成因,并由此剖析权力和资本如何参与土地城市化过程中的增值和分配。针对目前困局,文章最后提出了改进权力运行方式、改变权力-资本关系、明晰土地产权制度、提高民众议价能力等根本性的解决方案。
    建国后我国地方行政体制变革及其演变趋势
    高抗顾 金喜 雷晓东
    2012, 28(3):  . 
    摘要 ( 2287 )   PDF (1109KB) ( 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建国后我国地方行政体制历经多次变革,由于对行政体制缺乏科学的认识,行政体制改革一定程度上仍缺乏科学性,变革过程纷繁复杂。其基本的演变趋势是个体偶然性因素的影响力呈边际递减,地方行政体制变革逐渐向诱致性制度变迁转变;分权化改革日益成为变革的发展趋势。改革的关键应以科学配置政府职能为核心,建设现代服务型政府;以削减纵向层级为抓手,推进省管县体制改革;以行政审批改革为契机,推进地方行政体制的分权化改革;以网络信息技术为手段,推进地方行政体制的变革创新。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与非营利组织的角色——基于北京、浙江两地的问卷调查数据分析
    汪锦军
    2012, 28(3):  . 
    摘要 ( 2620 )   PDF (1402KB) ( 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当今世界,推动政府向非营利组织购买公共服务是政府治理变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多元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方面。通过对北京和浙江近2000家非营利组织的问卷调查发现,目前地方政府向非营利组织购买服务项目在逐年增长,非营利组织也逐渐展现自身的公共服务优势,但同时也表现出起步阶段的非制度化特征。未来发展需要通过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为非营利组织更好参与公共服务购买提供政策空间。
    市场化境遇下的城市水务改革:模式、问题与应对
    邹东升 陈鹤
    2012, 28(3):  . 
    摘要 ( 2226 )   PDF (1335KB) ( 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城市水务市场化改革通过引入市场机制和民间资本,打破了城市水务的政府垄断供给方式,降低了服务成本,提升了服务质量。同时,城市水务改革中的政府监管责任缺失、监管职能交叉、定价机制不合理、产业规模效益偏低等问题也凸显出来。为此,政府应以加快推进水价市场化改革为中心的价格改革,增加财政投资、提升产业规模效益,构建一体化城市水务市场监管体系,打造吸纳消费者的多元主体参与平台,采用水务市场化改革风险评估制度和水务企业信用评级制度,以减少城市水务市场化改革中的可能风险。
    网络公共领域下我国社会结构的嬗变
    方曙光
    2012, 28(3):  . 
    摘要 ( 2189 )   PDF (1098KB) ( 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快捷、开放、平等的网络社会下,社会结构有公民—社会组织—政府(现实的社会结构),也开始具有网民—网络公共领域—网络政府(可以称为“影子社会结构”),这种现实的社会结构和“影子社会结构”交互运行的双重社会结构,构成了当前我国社会结构的现状。本文基于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在分析了这种双重社会结构功能的基础上,提出公民通过网络公共领域的建构,与政府的平等直接快捷的双向互动而建立的“影子社会结构”,是公民话语权的真实表达,真正反映了社会大众的民意,有助于减缓社会矛盾,使得公民权益和国家的权威合法性得到实施和保障,从而最终维护了社会的公平正义,推动了社会的可持续稳定发展。同时针对这种双重社会结构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对策。
    诉讼与调解的差异与衔接
    林学飞 王晓杰
    2012, 28(3):  . 
    摘要 ( 2157 )   PDF (1097KB) ( 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诉调衔接是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中的重要环节,也是近年来纠纷解决制度和实践中创新和发展较多的内容。通过在法理上分析诉讼和调解的本质区别,明确两者之间的差异,预防在诉调衔接的发展中混淆二者界限,进一步完善诉调衔接中的司法确认程序。
    农业支出、农民收入与农民消费——基于浙江省个案的研究
    马永伟
    2012, 28(3):  . 
    摘要 ( 2245 )   PDF (1391KB) ( 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美国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影响下,国外市场萎缩,我国对外出口受到较大影响,为保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扩大内需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浙江省也不例外。根据相关调查,国内还存在巨大但尚未开发的消费潜能,居民消费特别是农民消费还存在深厚的需求潜力。由于长期的小农农耕文明和城乡二元分割,在当前工业化、城镇化加速的背景下,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呈扩大之势。提高农民收入既是扩大农村消费,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缩小城乡差距、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
    从“经济刺激”到“社会救助”——关于农村危房改造政策的分析与建议
    章卫良
    2012, 28(3):  . 
    摘要 ( 1983 )   PDF (1114KB) ( 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08年中国开始探索农村危房改造的试点工作。基于农户自我筹资为主的制度设计,农村危房改造运动也就成为一种应对经济危机的“经济刺激”政策。本文分析了以“经济刺激”为目的的农村危房改造存在的三大弊端,提出农村危房改造应由“经济刺激”政策转变成为“社会救助”政策,进而提出了作为社会救助政策设计的农村危房改造的具体政策建议。
主办单位:中共浙江省委党校
     (浙江行政学院)
主  编:严国萍
刊  期:双月刊
开  本:大16开
邮发代号:32-90
单  价:10.00
定  价:60.00
联系方式:0571-89081390
国内统一刊号:33-1406/D
国际标准刊号:1007-9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