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14年 第30卷 第4期    刊出日期:
      
    改革热点聚焦
    “讲清楚、说明白”与中国的政治进步
    贾庆国
    2014, 30(4):  5-10. 
    摘要 ( 2716 )   PDF (1079KB) ( 9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国家现行政治体制“讲清楚、说明白”,既是对该体制的诠释和说明,增加民众对其理解和认同的重要条件和必要手段;也是对该体制进行不断思考和反思,并在此基础上对它不断进行改进和完善、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在这方面,社会科学学者可以而且应该发挥积极和建设性作用。
    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若干思考
    席文启
    2014, 30(4):  11-16. 
    摘要 ( 2647 )   PDF (1003KB) ( 19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笔者在多年研究基础上对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形成四点新认识。一是“人大”制度的权力配置形式。它既不是“三权分立”的,也不是“议行合一”的,而是根据中国国情所形成的一种“统分结合”的代议制新模式。二是“人大”制度的特色。它是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统一的制度载体与操作平台。三是“人大”制度的质底功能。它作为共产党执政条件下群众路线的制度体现者,是党的群众路线的最有效的实现形式。四是“人大”制度的内在矛盾及其解决。人大制度现阶段存在着一个其所担负的使命任务的繁重性和它现有运行方式之间的简便性之间的不适应问题,需要在制度的不断完善过程中逐步解决。党的十三大、十八大都对解决这种不适应提出了方向和途径,即用逐步提高常委会专职委员比例的方式最终实现常委会组成人员的专职化。
    治理现代化
    中国社会结构及其启示——从中国可能建立什么样的治理体系角度看
    谢遐龄
    2014, 30(4):  17-25. 
    摘要 ( 2710 )   PDF (1036KB) ( 14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建设现代化治理体系,须以清楚地认识当代中国社会结构为前提。中国社会是伦理社会,其主导性社会关系是直接性的。西方社会是理性社会,其主导性社会关系是间接性的(有中介的)。当代中国社会结构本质是党组织与社会一体性。党组织是社会结构主干,在建构社会中发挥整合功能与组建功能。通过阐述土地改革会发现党由此建构了与农民的伦理关系。文章对当下发展市场经济是否加速中国社会由伦理社会进展至理性社会这个最大难题做了初步探讨。由于实证科学难以给出确定答案,从而转换为人成长为自然人、法人之哲学前提进行讨论。最后提醒此过程不可操之过急。
    论作为社会治理主体的志愿者
    张康之
    2014, 30(4):  26-34. 
    摘要 ( 2546 )   PDF (1025KB) ( 8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当人类前进的脚步迈入21世纪时,志愿者及其志愿服务开始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现象而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来,志愿者是一个亘古就有的社会现象,但是,此前的所有志愿者都是以个体的形式出现的,志愿服务都是个人行为,而20世纪后期以来的志愿者及其志愿服务活动则是以组织化的形式出现的。过往的志愿者及其志愿服务活动是发生在熟人之间的,即使发生在了陌生人之间,作志愿服务活动选择的一方,也是以熟人的心态、文化及精神去提供志愿服务的,而在今天,我们看到的志愿服务却是发生在陌生人之间的。这两个方面构成了志愿者及其志愿服务与以往根本性不同。新型的志愿者及其志愿服务预示着人类社会治理的变革,或者说,志愿者及其志愿服务已经构成了社会治理的一项内容。因而,我们需要在社会治理变革的意义上来认识志愿者及其志愿服务。
    创新社会治理体系中的志愿者行动及其价值
    张勤
    2014, 30(4):  35-41. 
    摘要 ( 2704 )   PDF (1016KB) ( 10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这为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与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指明了方向。创新社会治理体系,需要志愿者行动积极参与,培养社会服务意识并塑造公民核心价值理念。而传统文化思想与现代社会文明观念融合的志愿精神促进了社会文明的发展,增强了国家治理的软实力,是创新社会治理体系的价值基础。由志愿精神支撑的志愿者行动是公民参与现代治理体系的重要表征之一,并激发社会治理活力、搭建社会协同平台、拓宽公众参与渠道、促进健康文明生活、塑造友善互助形象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价值功能。
    主题研讨:事业单位改革
    深化事业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重大问题
    黄恒学 孔雪琳
    2014, 30(4):  42-49. 
    摘要 ( 2620 )   PDF (1019KB) ( 11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文章回顾了中国市场化改革进程中的事业管理体制改革历程,对中国事业管理体制改革进行了阶段划分,全面概括了各个阶段改革的背景、改革的目标、所采取的主要措施,以及取得的重要成就和基本经验教训。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当前中国事业管理体制改革进程中所面临的若干重大问题,并提出了全面深化中国事业管理体制改革的宏观顶层设计与微观组织设计及其依据。
    建立法人治理结构与事业单位改革
    刘霞
    2014, 30(4):  50-54. 
    摘要 ( 2554 )   PDF (996KB) ( 9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建立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是实现政事分开,逐步取消事业单位行政级别,实现去行政化的重要途径和方式。事业单位法人有着与企业法人不同的特点。目前在某些地区和高校已经开始进行法人治理结构的改革实践,但要充分认识到建立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的复杂性、困难性和长期性。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的建立对现有管理体制带来较大挑战,一是对现有管理体制的挑战;二是对现有人事制度的挑战;三是对现有外部对接循环系统的挑战。
    深化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转制改革的若干对策
    卢学晖
    2014, 30(4):  55-60. 
    摘要 ( 2718 )   PDF (1008KB) ( 11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作为事业单位的重要组成部分,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转制改革关系到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全局,具有非常重要的改革意义。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转制改革经历一个渐进的历史进程,取得了卓越的实践绩效,但是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转制改革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与困难,包括利益障碍、观念障碍、策略模糊、存在复杂性、制度短缺等等,可以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完善政策制定、规范审计评估、分类进行转制、健全管理制度等策略深化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转制改革。
    政治与行政
    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初始提名责任制初探
    桑玉成 黄杰
    2014, 30(4):  61-65. 
    摘要 ( 2671 )   PDF (999KB) ( 7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规范干部选拔任用初始提名工作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关键在于建立和完善一套科学、合理的提名责任制。根据“有权必有责,权责须对等”的原则,各类提名主体在享受提名权力的同时也必须对提名失误和用人失察承担相应的责任。然而,目前各地的初始提名工作普遍存在提名主体不明确、提名标准不明晰、提名程序不规范、监督机制不完善等问题,阻碍了提名问责制度的有效实施。在借鉴国内外提名责任制有益经验的基础上,未来中国干部选拔任用初始提名应当着力扩大并明确提名主体、明晰提名对象的标准、规范提名程序、健全提名责任追究机制,以期建立一套公开透明、责任明确的提名问责制度,保障提名人能够切实地对所提人选担负起一定的责任。
    全球金融危机后的世界格局研究述评
    方柏华 孙传斐
    2014, 30(4):  66-74. 
    摘要 ( 2582 )   PDF (1030KB) ( 8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发生影响了国际力量的分布,使得关于世界格局的议题成为国际政治研究的焦点,并由此形成了六种世界格局学说。“单极”说强调美国霸权的自我调适能力和独特优势,认为美国仍是世界格局的主导者;“一超多强”说和“多强一超”说均强调美国的相对优势和其他强国实力不断增强两类因素的交互作用,认为它们共同塑造了世界格局,而对两类因素影响力优先次序的不同判断,构成两种学说的区别;“多极化格局”说和“多极格局”说都强调国际力量分布的相对均衡,但前者将这种均衡理解为一种动态趋势,后者则视其为当今世界的现实状态;“无极说”强调国际力量的分散化特征,体现了对“极”化世界格局观的反思。六种学说从不同视角对全球金融危机后的世界格局作出阐释,但在研究视角、认知框架、对权力内涵理解、对新的体系因素带来影响的预估等方面仍然存在不足,有待学者进一步的研究。
    科研合作关系中的权益纠纷与学术不当
    朱原
    2014, 30(4):  75-79. 
    摘要 ( 2611 )   PDF (1867KB) ( 19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学术道德规范是学术研究人员应遵循的基本价值原则。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围绕学术不端的学术道德规范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相对于学术不端,学术不当问题表现更为隐蔽,更加难以规范,因此也容易被忽视。对此,文章针对当前科研合作关系的主要呈现方式,围绕师生关系、团队合作关系以及外部合作关系中的权益纠纷问题,在现实案例基础上分析了当前学术不当的现状、主要原因和危害性。在此基础上,文章对科研合作关系中的学术不当行为提出了防范的建议措施以及学术道德规范的伦理原则。
    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马哲)
    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看社会建设中现实个人的主体性存在
    赵恩国 万斌
    2014, 30(4):  80-85. 
    摘要 ( 2617 )   PDF (1005KB) ( 7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作为主体存在的“现实的个人”在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当前的社会建设要走出“见物不见人”的发展困境,就必须将“现实的个人”看作社会建设的主体性存在。它不仅是以现实个人为对象的改造活动,同时也是现实个人作为主体进行自觉社会实践并使自身得以丰富和发展的过程。具体来讲,社会建设以满足现实个人的全面需要为其主体性发挥提供基础;另一方面,它以构建现实个人的“自由个性”为突出特征。从实质上讲,社会建设需要使现实的个人同时在能力增长和关系优化两个层面上体现出其独特的主体性存在。
    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及其当代意义①
    叶自成 赵宇
    2014, 30(4):  86-91. 
    摘要 ( 2771 )   PDF (1006KB) ( 18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精华,如老子的道治思想、孔子的德治思想、商鞅的法治思想等都包含着与我国现代化相通的文化因素,可以为我们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文化价值认同系统提供有益的文化资源。为此,我们有必要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进行深入研究,做到“古为今用”。而在这方面,习近平主席为我们起到了榜样的作用。
    习近平反腐败思想初论
    叶国文
    2014, 30(4):  92-97. 
    摘要 ( 2956 )   PDF (1007KB) ( 10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通过提升思想认识和采取政治行动,在反腐败斗争中取得了令人信服的成效。分析习近平同志的反腐败思想和行动,发现人民、党政和国家关系的变革,是导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腐败现象严重的根源。因此,重构人民和政党监督国家的制度体系,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是反腐败的关键,也是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制度保障。
    浙江现象与经验
    交易效率提升、市场范围拓展与专业市场转型升级——基于870份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
    杨志文
    2014, 30(4):  98-104. 
    摘要 ( 2578 )   PDF (1587KB) ( 7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文章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在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市场开展的870份问卷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定量测度了影响专业市场转型升级的各个内生和外生因素。结果表明:交易效率提升和市场范围拓展是专业市场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在驱动力,市场业态转型、功能创新、网络拓展与创新及新型要素集聚通过对上述两大驱动力的作用,进而推动专业市场转型升级。基于此,文章从推进市场功能创新、推进网络拓展与创新、提升新型要素集聚能力三个角度提出了促进专业市场转型升级的建议。
    撤村建居社区党组织的功能定位与实现路径
    陈宇
    2014, 30(4):  105-111. 
    摘要 ( 2786 )   PDF (1012KB) ( 8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撤村建居社区是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两栖社区,它既有农村社区的社会属性,又开始融入城市社会的管理体系。撤村建居社区的独特属性导致社区党组织的功能既不同于农村社区党组织也不同于城市社区党组织。文章运用政党功能的相关理论进行分析,提出撤村建居社区党组织的功能应定位于五个方面:即利益表达与利益协调功能、经济发展功能、服务社区功能、社会融合功能、精英选拔功能,进而讨论了党组织功能的实现路径。
    法与治理
    我国行政诉讼制度司法困境与出路
    程琥
    2014, 30(4):  112-120. 
    摘要 ( 2637 )   PDF (1026KB) ( 11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行政诉讼制度的确立具有开创性意义,在民主法制建设进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长期以来,行政诉讼制度的实施面临立案难、审判难、执行难等诸多困境,这有主观认识和客观法治环境等复杂原因,亟待修改完善。在当前有必要从国家治理现代化、行政审判体制改革、行政诉讼法实质修改三个层面对我国行政诉讼进行观察和审视,从而推动行政诉讼制度完善。
    自然法视阈中的公法解释基本原则
    周海挺
    2014, 30(4):  121-128. 
    摘要 ( 2690 )   PDF (1022KB) ( 15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自然法学强调法和法律的区分,认为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法律之外存在法。在私法领域,基于私法的造法性以及制定法的局限性,适用法律时允许依法解释或在法律之外寻找法的做法易为人们所接受;但在公法领域,鉴于公法限制公权力及保护私权利的性质,公法解释是否还能突破公法的明文规定甚或在法律之外再找法?本文认为,公法原则或公法理念是人们经过长期实践认识到的真理,本身即为法,公法规范若不合这些原则或理念,应被摒弃,转而适用其他合法之规范,公法涉及公权力行使的法律漏洞不允许以扩大解释作填补,惟涉及私权利享有之法律漏洞允许依法扩大解释。公法解释应遵循合法原则、合理原则、合目的原则和合程序原则。
主办单位:中共浙江省委党校
     (浙江行政学院)
主  编:严国萍
刊  期:双月刊
开  本:大16开
邮发代号:32-90
单  价:10.00
定  价:60.00
联系方式:0571-89081390
国内统一刊号:33-1406/D
国际标准刊号:1007-9092